DB31/1405-2023新标准引领,水产养殖尾水治理迈向绿色可持续发展
新标准DB31/1405-2023出台,旨在提升水产养殖尾水治理水平,助力行业绿色可持续发展,该标准将为水产养殖企业提供科学、规范的处理方法,减少环境污染,促进产业升级。
随着我国水产养殖业的蓬勃兴起,水产养殖尾水排放问题日益显现,对水环境造成了不容忽视的污染,为强化水产养殖尾水排放管理,确保水环境质量,推动水产养殖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我市于2023年正式发布了《水产养殖尾水排放标准》(DB31/1405-2023),本文旨在对这一标准进行深入解读,并探讨其在水产养殖尾水治理中的关键作用。
《水产养殖尾水排放标准》概述
《水产养殖尾水排放标准》(DB31/1405-2023)由市生态环境局和市农业农村委员会联合发布,旨在规范水产养殖尾水的排放行为,减少对水环境的影响,该标准明确了水产养殖尾水的排放限值、监测方法、排放设施等方面的要求,适用于本市所有类型的水产养殖场。
排放限值
DB31/1405-2023标准对水产养殖尾水的化学需氧量(COD)、氨氮、总磷、总氮等主要污染物设定了严格的排放限值,与以往标准相比,新标准对污染物排放限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旨在显著降低水产养殖尾水对水环境的影响。
监测方法
标准详细规定了水产养殖尾水的监测方法和频率,要求养殖场建立完善的监测制度,确保尾水排放符合标准要求,监测内容涵盖水质指标、水量、排放时间等方面,监测数据必须真实、准确、完整。
排放设施
标准要求水产养殖场配备相应的尾水处理设施,对尾水进行处理,确保排放达标,排放设施包括沉淀池、生物处理池、过滤池等,具体要求根据养殖场规模、养殖品种等因素确定。
管理制度
标准明确了水产养殖场在尾水排放管理方面的责任,要求养殖场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包括尾水排放申报、审批、监测、处理等环节,标准还规定了相关部门的职责,确保标准得到有效执行。
标准实施意义
保障水环境质量
DB31/1405-2023标准的实施,有助于降低水产养殖尾水对水环境的污染,保护水生生物多样性,维护水生态平衡。
推动绿色可持续发展
该标准要求养殖场加强尾水处理设施建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物排放,为水产养殖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标准实施过程中,对不符合要求的养殖场进行整治,有助于淘汰落后产能,优化产业结构,提升水产养殖业的整体竞争力。
增强企业环保意识
通过实施该标准,养殖企业将更加重视环保问题,提高环保意识,为我国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水产养殖尾水排放标准》(DB31/1405-2023)的发布与实施,对我国水产养殖业的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各相关部门和企业应积极响应,共同努力,确保标准得到有效执行,为我国水环境质量改善和生态文明建设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