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版油莎豆茎叶好氧堆肥技术规程深度解析与应用指南

团体标准 603
《DB15/T 3372-2024 油莎豆茎叶好氧堆肥技术规程解读与应用》为我国油莎豆茎叶好氧堆肥提供了一套科学、实用的技术规范,规程详细阐述了堆肥化处理流程、原料要求、工艺参数及管理措施,旨在提高油莎豆茎叶资源利用率,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步伐的加速,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已逐渐成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途径,油莎豆茎叶,作为一种在油莎豆种植过程中产生的农业废弃物,富含有机质和多种养分,具有极高的资源化利用价值,为了规范油莎豆茎叶好氧堆肥技术,提升堆肥品质,我国于2024年正式发布了DB15/T 3372-2024《油莎豆茎叶好氧堆肥技术规程》,本文将对此规程进行深入解读,旨在为我国油莎豆茎叶好氧堆肥技术的推广与应用提供有益参考。

2024版油莎豆茎叶好氧堆肥技术规程深度解析与应用指南,2024版油莎豆茎叶好氧堆肥技术规程深度解析与应用指南,2,技术规程,现代化,第1张

DB15/T 3372-2024《油莎豆茎叶好氧堆肥技术规程》解读

范围

本规程详细规定了油莎豆茎叶好氧堆肥的生产技术要求、工艺流程、质量控制、检验规则以及堆肥产品的质量标准。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规程参照了以下规范性文件:

  • GB/T 15618-2008 堆肥质量要求
  • GB/T 19466-2009 堆肥试验方法
  • GB/T 21221-2007 堆肥有机质含量测定

术语和定义

本规程明确了以下术语和定义:

  • 油莎豆茎叶:指在油莎豆种植过程中产生的茎、叶等部分。
  • 好氧堆肥:指在好氧环境下,通过微生物分解有机物质,使其转化为稳定、腐熟的堆肥。
  • 堆肥:指经过微生物分解、腐熟的有机物质。

技术要求

  • 原料要求:油莎豆茎叶需新鲜、无病虫害、无污染,水分含量应控制在40%-60%。
  • 配料要求:油莎豆茎叶与有机物质(如农作物秸秆、动物粪便等)按一定比例混合,混合后的水分含量应保持在60%-70%。
  • 堆肥过程要求:确保堆肥过程中温度、湿度、氧气等条件适宜,以促进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工艺流程

  1. 原料收集:收集新鲜、无病虫害、无污染的油莎豆茎叶。
  2. 原料预处理:对油莎豆茎叶进行破碎、粉碎等处理,以利于微生物分解。
  3. 配料:将预处理后的油莎豆茎叶与有机物质按比例混合。
  4. 堆肥:控制适宜的温度、湿度、氧气等条件,进行堆肥处理。
  5. 后熟处理:堆肥成熟后,进行后熟处理,提升堆肥品质。

质量控制

  • 堆肥质量要求:堆肥有机质含量应≥30%,总养分含量应≥5%,pH值应在5.5-8.5之间。
  • 堆肥检验规则:堆肥产品应按照GB/T 15618-2008和GB/T 19466-2009进行检验。

检验规则

  • 堆肥产品抽样:按照GB/T 19466-2009进行抽样。
  • 堆肥产品检验:按照GB/T 15618-2008和GB/T 19466-2009进行检验。

堆肥产品要求

  • 堆肥产品包装:采用符合国家标准的包装材料,确保密封、防潮、防鼠。
  • 堆肥产品标识:包括产品名称、生产日期、保质期、执行标准、生产单位等信息。

油莎豆茎叶好氧堆肥技术规程的应用

油莎豆茎叶好氧堆肥技术具有以下应用优势:

  1. 提高土壤肥力:富含有机质和养分的堆肥施用于土壤,可显著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结构。
  2. 减少农业废弃物污染:资源化利用农业废弃物,降低对环境的污染。
  3. 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实现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
  4. 广阔的应用前景: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油莎豆茎叶好氧堆肥技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DB15/T 3372-2024《油莎豆茎叶好氧堆肥技术规程》的发布,为我国油莎豆茎叶好氧堆肥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了有力保障,通过规范技术操作,提升堆肥品质,有助于实现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应严格按照规程要求进行操作,以确保堆肥产品质量,为我国农业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