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6/T 1869-2023,香菇产业标准化新篇章,助力高质量发展

团体标准 602
《DB36/T 1869-2023 香菇菌种生产技术规程》发布,以标准化技术引领香菇产业高质量发展,开启产业新篇章。

随着我国香菇产业的迅猛发展,香菇菌种作为其生产的核心要素,其质量直接关乎香菇的产量与品质,为规范香菇菌种的生产,提升香菇产业的整体实力,我国在2023年正式发布了《香菇菌种生产技术规程》(DB36/T 1869-2023),本文将围绕此规程,深入探讨香菇菌种生产的关键技术要点,以期对我国香菇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DB36/T 1869-2023,香菇产业标准化新篇章,助力高质量发展,DB36/T 1869-2023,香菇产业标准化新篇章,助力高质量发展,2,技术规程,创新,第1张

《香菇菌种生产技术规程》(DB36/T 1869-2023)是我国香菇菌种生产领域的首个省级地方标准,旨在规范香菇菌种的生产流程,保障菌种质量,增强香菇产业的整体竞争力,该规程涵盖了香菇菌种生产、检验、销售和使用的全流程。

香菇菌种生产关键技术

选育优良品种

香菇菌种生产的首要任务是选育出优良品种,优良品种应具备以下特点:适应性强、产量高、品质优、抗病力强、生长周期短等,在选育过程中,应注重品种的遗传多样性,以此提升香菇菌种的遗传基础。

原料处理

原料处理是香菇菌种生产的关键环节,原料应选用新鲜、无病虫害的香菇子实体,并经过严格筛选,原料处理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1. 清洗:将香菇子实体用清水冲洗干净,去除杂质。
  2. 切片:将香菇子实体切成薄片,厚度约为2-3毫米。
  3. 消毒:将切片放入1%的次氯酸钠溶液中浸泡5-10分钟,进行消毒处理。

菌种制备

菌种制备是香菇菌种生产的核心环节,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1. 接种:将消毒后的香菇切片接种到装有培养基的或瓶中。
  2. 培养:将接种后的或瓶置于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培养,待菌丝生长旺盛时,即可进行转接。
  3. 转接:将培养好的菌种转接到新的培养基上,进行扩大培养。

菌种检验

菌种检验是确保菌种质量的重要环节,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菌种纯度检验:通过显微镜观察菌丝形态,判断菌种纯度。
  2. 菌种活力检验:测定菌丝生长速度,评估菌种活力。
  3. 菌种抗逆性检验:通过模拟实际生产环境,检验菌种抗逆性能。

菌种保存

菌种保存是香菇菌种生产的重要环节,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法:

  1. 低温保存:将菌种置于4℃的冰箱中保存。
  2. 冷冻保存:将菌种置于-20℃的冷冻箱中保存。
  3. 石蜡封存:将菌种置于石蜡中封存,保存于室温。

规程实施与推广

DB36/T 1869-2023《香菇菌种生产技术规程》的实施与推广,对我国香菇产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下为规程实施与推广的建议:

  1. 加强宣传培训:通过举办培训班、研讨会等形式,提高从业人员对规程的认识和掌握程度。
  2. 完善监管体系:建立健全菌种生产、检验、销售和使用的监管体系,确保规程的有效实施。
  3. 推动技术创新: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高香菇菌种生产技术水平。
  4. 加强合作: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推动我国香菇菌种生产技术水平的提升。

《香菇菌种生产技术规程》(DB36/T 1869-2023)的发布,标志着我国香菇菌种生产迈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通过规范香菇菌种生产,提升香菇产业的整体水平,我国香菇产业必将迎来更加辉煌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