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版DB15/T 3355-2024舍饲养羊疫病防治规程解析与应用

团体标准 602
《DB15/T 3355-2024 规模化舍饲养羊主要疫病防治技术规程》为羊规模化舍饲养提供防疫指导,涵盖疫病监测、防控措施及疫苗接种,本文解读规程内容,并探讨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

随着我国畜牧业的迅猛发展,规模化舍饲养羊产业已逐步成为养殖业的关键组成部分,在这一背景下,规模化舍饲养羊产业在提升生产效率的同时,也面临着疫病防控的严峻挑战,为了提升我国规模化舍饲养羊产业的疫病防控能力,我国正式颁布了DB15/T 3355-2024《规模化舍饲养羊主要疫病防治技术规程》,本文旨在对该规程进行深入解读,以期为广大养殖户提供有益的参考。

2024版DB15/T 3355-2024舍饲养羊疫病防治规程解析与应用,2024版DB15/T 3355-2024舍饲养羊疫病防治规程解析与应用,2,技术规程,第1张

DB15/T 3355-2024《规模化舍饲养羊主要疫病防治技术规程》概述

DB15/T 3355-2024是我国首个专门针对规模化舍饲养羊疫病防控的行业标准,该规程涵盖了以下重要方面:

  1. 适用范围:适用于我国所有规模化舍饲养羊场。
  2. 目的:通过实施本规程,旨在提升规模化舍饲养羊场的疫病防控水平,保障羊只健康,降低疫病发生率和死亡率,从而提高养殖效益。
  3. 技术要求:包括疫病监测、疫病防控、疫病应急处理和疫病管理等。
  4. 疫病种类:主要涵盖羊痘、羊口疮、羊炭疽、羊布病、羊快疫、羊肠毒血症、羊链球菌病、羊大肠杆菌病等多种疫病。

DB15/T 3355-2024《规模化舍饲养羊主要疫病防治技术规程》解读

疫病监测

疫病监测是疫病防控的关键环节,规模化舍饲养羊场应建立健全疫病监测体系,定期对羊只进行疫病检测,及时发现和隔离病羊,防止疫病扩散。

疫病防控

疫病防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生物安全:严格执行生物安全措施,如封闭式饲养、定期消毒、人员流动等,降低疫病传入风险。
  2. 疫苗接种:根据疫病流行情况,制定合理的疫苗接种计划,提高羊只免疫力。
  3. 药物防治: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抗病毒药物等,预防和治疗疫病。
  4. 环境控制:保持舍内通风、干燥、清洁,降低疫病发生。

疫病应急处理

当规模化舍饲养羊场发生疫病时,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以下措施:

  1. 隔离病羊:将病羊隔离治疗,防止疫病扩散。
  2. 封锁疫区:对疫区进行封锁,限制人员、动物和物资流动。
  3. 消毒灭源:对疫区进行全面消毒,消灭病原体。
  4. 报告疫情:及时向当地畜牧兽医部门报告疫情,接受指导和帮助。

疫病管理

规模化舍饲养羊场应建立健全疫病管理体系,对疫病发生、防治、处理等情况进行记录、统计和分析,为疫病防控提供依据。

DB15/T 3355-2024《规模化舍饲养羊主要疫病防治技术规程》应用

  1. 提高疫病防控意识:规模化舍饲养羊场应加强疫病防控宣传教育,提高养殖户的疫病防控意识。
  2. 建立健全疫病防控体系:根据DB15/T 3355-2024规程,建立健全疫病防控体系,确保疫病防控工作有序进行。
  3. 加强疫病监测与防控:定期进行疫病监测,及时发现和隔离病羊,防止疫病扩散,加强疫苗接种、药物防治和环境控制,降低疫病发生。
  4. 提高应急处理能力:加强疫病应急处理培训,提高养殖户的应急处理能力,确保在发生疫病时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处置。

DB15/T 3355-2024《规模化舍饲养羊主要疫病防治技术规程》为我国规模化舍饲养羊产业的疫病防控提供了有力保障,通过严格执行该规程,提高疫病防控水平,有助于保障羊只健康,降低疫病发生率和死亡率,提高养殖效益。

标签: 2技术规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