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版DB14/T 2906-2023高粱病虫害防控技术规程解读与实施指南
《DB14/T 2906-2023 解读》为高粱主要病虫害防控技术规程新标准实施指南,旨在规范高粱病虫害防控,保障高粱产量与质量,指南详细介绍了病虫害识别、防治方法及注意事项,助力农业生产者有效防控高粱病虫害。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快速推进,高粱作为我国粮食作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产量与品质的提升对于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为有效遏制高粱的主要病虫害,提升其产量与品质,我国制定了《DB14/T 2906-2023 高粱主要病虫害防控技术规程》,本文将对此规程进行深入解读,旨在为高粱种植者提供实用的病虫害防控技术指导。
规程背景
《DB14/T 2906-2023 高粱主要病虫害防控技术规程》是在总结我国高粱病虫害防治实践经验,并融合国内外前沿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原有规程进行的修订与完善,该规程的发布与实施,旨在提升高粱病虫害的防治效果,减少农药使用量,保护生态环境,确保高粱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适用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我国高粱种植区域,涵盖了高粱主要病虫害的识别、防治策略、防治方法以及监测与调查等方面的内容。
高粱主要病虫害
- 病害:包括叶斑病、锈病、黑穗病等。
- 虫害:包括蚜虫、红蜘蛛、玉米螟等。
防控策略
- 农业防治:选择抗病、抗虫品种,实施合理轮作,清除田间杂草,加强田间管理,增强植株的抗病能力。
- 物理防治:运用黄板、黑光灯等物理手段诱杀蚜虫、红蜘蛛等害虫。
- 生物防治:利用天敌昆虫、微生物等生物手段降低害虫种群密度。
- 化学防治:根据病虫害发生情况和防治指标,合理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确保防治效果。
防治方法
- 病害防治:在病害初期,及时喷施如多菌灵、甲基托布津等农药,每隔7-10天喷施一次,连续防治2-3次。
- 虫害防治:在虫害初期,及时喷施如吡虫啉、菊酯类农药等,每隔7-10天喷施一次,连续防治2-3次。
监测与调查
- 病害监测:定期调查田间病害发生情况,掌握病害动态,及时采取防治措施。
- 虫害监测:利用黄板、黑光灯等物理方法监测害虫发生情况,根据监测结果调整防治策略。
规程实施建议
- 加强宣传培训,提高种植者对高粱病虫害的认识和防治意识。
- 推广抗病、抗虫品种,降低病虫害风险。
- 实施合理轮作,清除田间杂草,增强植株抗病能力。
- 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确保防治效果。
- 加强监测与调查,及时掌握病虫害动态,调整防治策略。
- 推广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方法,减少农药使用量,保护生态环境。
《DB14/T 2906-2023 高粱主要病虫害防控技术规程》的发布与实施,为我国高粱病虫害防治提供了坚实的科学依据,广大高粱种植者应积极学习并应用该规程,以提升高粱产量与品质,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