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64/T 1626-2019,设施拱棚马铃薯早熟栽培技术规程——高效栽培新指南
《DB64/T 1626-2019 设施拱棚马铃薯早熟载培技术规程》为高效马铃薯早熟栽培提供新指南,详细介绍了设施拱棚马铃薯早熟栽培的技术要点,旨在提高马铃薯产量和品质。
随着现代农业科技的不断进步,设施农业在提升农作物产量与品质方面扮演着愈发关键的角色,马铃薯,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和蔬菜作物,其早熟栽培技术对于增强市场竞争力具有不可估量的意义,我国最新发布的《设施拱棚马铃薯早熟栽培技术规程》(DB64/T 1626-2019)为马铃薯的早熟栽培提供了科学、系统的技术指导,本文将围绕这一规程,深入解析设施拱棚马铃薯早熟栽培技术的具体细节。
《设施拱棚马铃薯早熟栽培技术规程》(DB64/T 1626-2019)是我国设施农业领域的一项关键标准,旨在规范马铃薯早熟栽培技术,旨在提升马铃薯的产量与品质,该规程特别适用于我国北方地区设施拱棚中马铃薯的早熟种植。
设施拱棚马铃薯早熟栽培技术要点
选择适宜品种
根据当地气候特点和市场需求,挑选早熟、高产、抗病且适应性强的马铃薯品种,适合设施拱棚早熟栽培的品种包括中薯5号、早大白、青薯9号等。
培育壮苗
- 播种时间:依据当地气候条件,一般在3月中旬至4月初进行播种。
- 播种方法:采用条播或穴播,行距保持在30-40厘米,株距15-20厘米。
- 播种量:每亩播种量约为150-200公斤。
- 苗床管理:播种后,覆盖地膜,保持土壤湿润,以促进幼苗出土。
设施拱棚搭建
- 拱棚规格:拱棚跨度宜为8-10米,脊高在2.5-3米之间,拱棚间距为1.5-2米。
- 拱棚材料:选用透光性能佳、保温效果好的塑料薄膜。
- 拱棚搭建:确保拱棚搭建稳固,抵御大风破坏。
温湿度管理
- 温度:播种后,白天温度应控制在20-25℃,夜间温度应控制在10-15℃。
- 湿度:保持土壤湿润,空气相对湿度维持在60%-70%。
施肥与灌溉
- 施肥:马铃薯生长过程中,需要氮、磷、钾等营养元素,一般每亩施用纯氮15-20公斤,五氧化二磷10-15公斤,氧化钾15-20公斤。
- 灌溉:根据土壤湿度情况,适时灌溉,保持土壤湿润。
病虫害防治
- 病害:马铃薯常见病害包括晚疫病、早疫病等,防治方法包括选用抗病品种、合理轮作、加强田间管理以及及时清除病残体。
- 虫害:马铃薯常见虫害有蚜虫、地下害虫等,防治方法包括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等。
收获与储藏
- 收获:当马铃薯地上部分枯萎时,即可进行收获。
- 储藏:将收获的马铃薯存放在通风、干燥、阴凉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
《设施拱棚马铃薯早熟栽培技术规程》(DB64/T 1626-2019)为我国设施拱棚马铃薯早熟栽培提供了科学、系统的技术指导,遵循这一规程,可以有效提升马铃薯的产量和品质,为我国设施农业的持续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