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与应用,DB23/T 3787-2024根瘤菌介入大豆高产栽培技术规程

团体标准 602
《DB23/T 3787-2024根瘤菌介入大豆高产栽培技术规程解析与应用》是一份关于利用根瘤菌提高大豆产量的技术规程,该规程详细解析了根瘤菌的应用方法,旨在通过优化栽培技术,实现大豆的高产栽培,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随着全球大豆需求的持续攀升,我国大豆产业的发展亦日益受到高度重视,大豆作为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和蛋白质来源,其产量与品质直接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为此,我国于2024年正式发布了《根瘤菌介入大豆高产栽培技术规程》(DB23/T 3787-2024),本文将对该规程进行深入解析,并探讨其在大豆高产栽培中的实际应用。

解析与应用,DB23/T 3787-2024根瘤菌介入大豆高产栽培技术规程,解析与应用,DB23/T 3787-2024根瘤菌介入大豆高产栽培技术规程,2,技术规程,栽培技术,第1张

DB23/T 3787-2024规程概述

《根瘤菌介入大豆高产栽培技术规程》是我国首个专门针对根瘤菌介入大豆高产栽培的行业标准,该规程明确了根瘤菌介入大豆高产栽培的技术路径、技术指标及操作规范,旨在通过科学合理地利用根瘤菌,提升大豆产量与品质,推动大豆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适用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我国大豆主产区,包括东北、黄淮海、长江中下游等地区的大豆高产栽培。

根瘤菌选用

规程要求选用具有优良固氮性能、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的根瘤菌菌种,并需经过严格筛选与鉴定,确保其有效性与安全性。

处理

处理是提高大豆产量的关键环节,规程规定了晒种、消毒、催芽等具体方法,以降低病虫害发生,提高发芽率和出苗率。

栽培模式

规程推荐采用宽窄行或等行距的栽培模式,以利于通风透光,提高光合效率,强调合理密植的重要性,建议根据土壤肥力、品种特性和气候条件确定适宜的种植密度。

肥料施用

规程指出,肥料施用应遵循“有机与无机相结合、氮磷钾平衡”的原则,根据土壤肥力、大豆品种和产量目标,合理施用氮、磷、钾肥,并注意补充微量元素。

根瘤菌接种

规程强调,根瘤菌接种是提高大豆产量的关键措施,接种方法包括浸种、拌种、喷洒等,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接种方式。

田间管理

田间管理包括除草、灌溉、病虫害防治等,规程要求,除草应采用化学和物理相结合的方法,避免对大豆生长造成影响;灌溉应根据土壤墒情和天气变化适时进行,确保大豆生长发育所需水分;病虫害防治应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采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法。

收获与加工

规程要求,大豆收获应在豆荚变黄、籽粒饱满时进行,收获后应及时晾晒、脱粒、精选,确保大豆品质。

规程应用与展望

《根瘤菌介入大豆高产栽培技术规程》的发布和实施,为我国大豆高产栽培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指导,通过推广应用该规程,可以有效提高大豆产量和品质,降低生产成本,促进大豆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展望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农业产业的发展,根瘤菌介入大豆高产栽培技术规程将不断完善,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应继续加强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 深入研究根瘤菌与大豆的互作机制,筛选出更优良的根瘤菌菌种。
  2. 推广应用新型大豆品种,提高大豆抗逆性和适应性。
  3. 优化栽培技术,提高大豆产量和品质。
  4. 加强农业科技培训,提高农民科学种植水平。

《根瘤菌介入大豆高产栽培技术规程》的发布和实施,为我国大豆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应充分发挥规程的指导作用,推动大豆产业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