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701/T 488-2024 玉木耳吊袋生产规程解读与应用分析
《DB3701/T 488-2024 玉木耳大棚吊袋生产操作规程详解与应用》详细介绍了玉木耳在大棚吊袋生产过程中的操作规程,包括种植、管理、采摘等环节的技术要点,旨在提高玉木耳产量和质量,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步伐的加快,食用菌产业作为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正迎来飞速发展,玉木耳,作为富含营养、价值不菲的食用菌品种,其市场需求逐年攀升,我国农业农村部批准发布的DB3701/T 488-2024《玉木耳大棚吊袋生产操作规程》为玉木耳的大规模生产提供了科学的操作指导和理论依据,本文将深入解读该规程,旨在帮助从业者更深入地掌握玉木耳大棚吊袋生产的核心要点。
DB3701/T 488-2024《玉木耳大棚吊袋生产操作规程》是我国农业农村部批准的行业标准,适用于大棚吊袋模式下玉木耳的生产,该规程对玉木耳的种植、发菌、转色、采摘、包装等关键环节进行了详细规定,旨在提升玉木耳的品质和产量,保障消费者的健康。
生产操作规程详解
种菌准备
- 菌种选择:挑选出耳率高、抗病性强的玉木耳菌种。
- 菌种处理:在无菌环境下活化菌种,活化时间通常为24小时。
- 菌袋制作:选用优质棉籽壳、木屑等原料,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制作成直径15-18厘米、长度30-40厘米的菌袋。
发菌管理
- 接种:将活化后的菌种均匀接种于菌袋内,接种量约为菌袋容量的10%-15%。
- 发菌温度:将菌袋置于大棚内,保持温度在22-25℃。
- 湿度控制:大棚内相对湿度控制在60%-70%,确保空气流通,防止湿度过高引起病害。
- 发菌时间:菌袋发菌时间为45-60天,待菌丝长满菌袋后即可进入转色阶段。
转色管理
- 转色温度:将大棚温度控制在15-18℃。
- 光照:适当增加光照,每天光照时间控制在12小时左右。
- 湿度:相对湿度控制在80%-90%,保持大棚内空气流通。
- 转色时间:菌袋转色时间为7-10天,待菌袋表面出现白色菌丝后即可进入采摘阶段。
采摘管理
- 采摘时间:当菌袋表面白色菌丝长满后,即可开始采摘。
- 采摘方法:采用手工采摘,轻拿轻放,避免损伤菌袋。
- 采摘次数:每批菌袋可采摘2-3次,每次采摘间隔时间为7-10天。
包装与运输
- 包装:将采摘后的玉木耳进行分拣、清洗、晾干,按照规程要求进行包装。
- 运输:运输过程中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避免光直射和剧烈震动。
规程应用
- 提高玉木耳产量:严格执行规程,可提高玉木耳的产量,满足市场需求。
- 提高玉木耳品质:规程对玉木耳的品质要求进行了详细规定,有助于提升玉木耳的市场竞争力。
- 保障消费者健康:规程对玉木耳的生产过程进行了严格规定,确保了产品的安全性。
- 促进农业产业发展:玉木耳作为高价值食用菌,其规模化生产有助于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
DB3701/T 488-2024《玉木耳大棚吊袋生产操作规程》为玉木耳的生产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操作指导,从业者应认真学习并严格执行规程,以提高玉木耳的产量和品质,为我国食用菌产业的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