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6/T 1960-2024标准下早稻早播气象服务规范研究与应用探讨

团体标准 602
本研究基于DB36/T 1960-2024标准,针对早稻早播开展气象服务规范研究与应用,通过分析早稻生长特点和气候条件,构建早稻早播气象服务规范体系,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指导,提高早稻产量和品质。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步伐的加速,农业气象服务在农业生产中的关键作用日益显著,早稻,作为我国南方地区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产量与品质受到气象条件的显著影响,为了提升早稻产量与品质,减少气象灾害带来的风险,我国正式出台了DB36/T 1960-2024标准,旨在对早稻的早播气象服务进行规范化管理,本文将对这一标准进行详细解读,并探讨其在实际早稻早播气象服务中的应用。

DB36/T 1960-2024标准下早稻早播气象服务规范研究与应用探讨,DB36/T 1960-2024标准下早稻早播气象服务规范研究与应用探讨,2,现代化,创新,第1张

DB36/T 1960-2024标准概览

DB36/T 1960-2024标准是我国农业气象领域的一项重要技术规范,它详细规定了早稻早播气象服务的相关要求,包括服务内容、服务方法、服务流程等方面,以下是该标准的主要内容概述:

  • :涵盖了早稻播种期、适宜播种期、播种前后的天气状况以及气象灾害预警等关键信息。

服务方法与流程

  1. 服务方法:早稻早播气象服务需综合运用气象观测、数值预报和遥感监测等多种技术手段,以确保服务的高准确性和时效性。

  2. 服务流程:服务流程包括气象信息的收集、处理、发布以及服务效果的反馈等环节,确保服务的全流程规范化。

早稻早播气象服务规范的应用

提高早稻播种期准确性

早稻播种期对产量和品质具有决定性影响,DB36/T 1960-2024标准明确了适宜播种期的计算方法,结合气象预报和数值模拟,为农民提供精准的播种指导,从而提高播种期准确性。

降低气象灾害风险

早稻早播期间,气象灾害如寒潮、暴雨、干旱等频发,标准要求气象部门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指导农民采取相应措施,以减轻气象灾害风险。

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早稻早播气象服务有助于农民合理安排农业生产,提高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精准度,通过气象服务,农民可以掌握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选择适宜的作物种植,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提升农业科技水平

早稻早播气象服务是农业科技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引入先进的气象预报技术和遥感监测手段,不断提升早稻早播气象服务的质量和水平,为农业科技创新提供坚实支持。

DB36/T 1960-2024标准是我国农业气象领域的一项重要技术规范,对于规范早稻早播气象服务具有深远意义,通过该标准的应用,不仅可以提高早稻播种期准确性,降低气象灾害风险,还能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升农业科技水平,我们应继续深化该标准的研究与应用,为我国农业生产提供更加优质的气象服务。

标签: 2现代化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