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地水稻秸秆还田丰产栽培技术规程解析与应用
《DB23/T 3776-2024寒地水稻秸秆还田稻米品质调控丰产栽培技术规程解读与应用》针对寒地水稻秸秆还田,提供稻米品质调控与丰产栽培技术规程,规程详细解析了寒地水稻种植技术,包括秸秆还田、肥料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旨在提高稻米产量和品质。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速,寒地水稻种植面积逐年增长,秸秆还田技术亦得到广泛推广,秸秆还田对稻米品质的影响尚无定论,如何通过栽培技术来调控稻米品质,实现高产与优质并重,已成为我国寒地水稻产业发展的关键议题,本文将深入解读DB23/T 3776-2024《寒地水稻秸秆还田稻米品质调控丰产栽培技术规程》,并探讨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具体应用。
DB23/T 3776-2024规程概述
DB23/T 3776-2024规程是我国首部专门针对寒地水稻秸秆还田的栽培技术规程,旨在指导我国北方寒地水稻产区(如黑龙江、吉林、辽宁等省份)的生产者,通过科学的栽培方法,实现稻米品质的稳步提升和产量最大化。
本规程涵盖以下五个方面:
- 适用范围:适用于我国北方寒地水稻产区。
- 栽培原则:遵循因地制宜、科学施肥、合理用水、病虫害防治、秸秆还田等原则。
- 栽培技术:包括品种选择、育秧、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收割等环节。
- 稻米品质调控:针对秸秆还田对稻米品质的影响,提出了一系列调控措施,如优化施肥结构、调整播期、选用抗逆性强的优质品种等。
- 丰产栽培:通过合理密植、科学施肥、水分管理等措施,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规程解读与应用
- 品种选择:根据当地气候、土壤条件及市场需求,选择适宜的优质、高产、抗逆性强的水稻品种。
- 育秧:采用适应当地气候的育秧技术,如薄膜育秧、水育秧等,确保秧苗质量。
- 播种:根据品种特性和当地气候,确定适宜的播种期,确保稻苗正常生长。
- 田间管理:
- 施肥:根据土壤肥力、水稻需肥规律和秸秆还田情况,合理搭配氮、磷、钾等肥料,实现平衡施肥。
- 水分管理:根据水稻生长阶段和土壤墒情,适时灌溉,确保水稻正常生长。
- 病虫害防治:采取防治措施,如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降低病虫害发生。
- 秸秆还田:在收割后,将秸秆还田,增加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结构。
- 稻米品质调控:
- 优化施肥结构:合理搭配氮、磷、钾等肥料,提高肥料利用率。
- 调整播期:根据当地气候条件,适时调整播期,降低低温对稻米品质的影响。
- 选用抗逆性强的高品质品种:提高稻米品质,增强稻米市场竞争力。
- 丰产栽培:
- 合理密植:根据品种特性和土壤条件,确定适宜的种植密度。
- 科学施肥:根据水稻需肥规律,科学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
- 水分管理:根据水稻生长阶段和土壤墒情,适时灌溉,确保水稻正常生长。
DB23/T 3776-2024《寒地水稻秸秆还田稻米品质调控丰产栽培技术规程》为我国寒地水稻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指导,遵循规程要求,实施科学合理的栽培技术,有助于实现稻米品质的稳定提升和丰产,在实际生产中,广大水稻生产者应充分认识规程的重要性,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积极推广应用,为我国寒地水稻产业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