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版DB23/T 3777标准解析,寒地水稻低温减灾优质栽培新规程
DB23/T 3777-2024解读,标志着寒地水稻栽培技术的新突破,规程详细阐述了耐低温减灾保产优质栽培技术,旨在提高寒地水稻产量与品质,为我国水稻产业发展注入新活力。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寒地水稻种植区域逐渐扩大,如何提升寒地水稻的耐低温能力,确保农业减灾保产,实现优质栽培,已成为我国农业科技领域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近年来,我国农业科研人员经过不懈努力,成功编制了《DB23/T 3777-2024寒地水稻耐低温减灾保产优质栽培技术规程》,本文将对此规程进行深入解读,旨在为我国寒地水稻种植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规程背景
《DB23/T 3777-2024寒地水稻耐低温减灾保产优质栽培技术规程》是我国首部专门针对寒地水稻耐低温减灾保产优质栽培的技术规程,该规程的制定,旨在提升寒地水稻的产量和品质,减轻低温对水稻生长的影响,从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适用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我国寒地水稻种植区域,包括东北、内蒙古、青藏高原等地区。
技术要求
- 品种选择:选择耐低温、抗病性强、产量高的水稻品种。
- 播种期:根据当地气候条件,选择适宜的播种期,一般以当地平均气温稳定在10℃以上为宜。
- 播种量:根据品种特性和土壤肥力,合理确定播种量。
- 田间管理:
- 施肥:根据土壤肥力,合理施用底肥、追肥,确保水稻生长所需养分。
- 灌水:根据水稻生长阶段和天气情况,适时灌水,保持田间湿润。
- 病虫害防治:采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法,降低病虫害发生。
- 收割期:根据水稻品种特性和当地气候条件,选择适宜的收割期。
低温减灾措施
- 选用耐低温品种:选择具有较强耐低温能力的品种,提高水稻的抗逆性。
- 适时播种:根据当地气候条件,选择适宜的播种期,避免低温对水稻生长的影响。
- 增施有机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保温性能。
- 合理密植:合理密植,增加植株间的遮蔽,降低低温对水稻的影响。
- 病虫害防治:加强病虫害防治,降低低温对水稻生长的影响。
规程实施意义
- 提高寒地水稻产量和品质:通过选用耐低温品种、合理密植、科学施肥等手段,提高寒地水稻产量和品质。
- 降低低温对水稻生长的影响:通过采取低温减灾措施,降低低温对水稻生长的影响,保障水稻产量。
-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高寒地水稻产量,为国家粮食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DB23/T 3777-2024寒地水稻耐低温减灾保产优质栽培技术规程》的制定,为我国寒地水稻种植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广大农民和农业科研人员应积极推广和应用该规程,为我国寒地水稻产业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