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51/T 1085-2010甘薯青贮饲料制作技术规程解析与应用

团体标准 602
《DB51/T 1085-2010 甘薯青贮饲料制作技术规程解读与应用》是一项关于甘薯青贮饲料制作的技术规程,旨在提供甘薯青贮饲料的生产方法和质量控制标准,规程详细解读了青贮技术,包括原料选择、制作工艺、质量检测等,旨在提高甘薯青贮饲料的品质和利用率,促进畜牧业发展。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步伐的加快,甘薯作为关键的经济作物和饲料作物,其种植面积持续增长,甘薯青贮饲料作为一种高品质的饲料资源,不仅能够提升甘薯的利用效率,更为畜牧业提供了丰富的营养保障,我国首个甘薯青贮饲料制作技术规程——《DB51/T 1085-2010》的出台,对于推动甘薯青贮饲料的规范化生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深入解读该规程,并探讨其在实际应用中的关键作用。

DB51/T 1085-2010甘薯青贮饲料制作技术规程解析与应用,DB51/T 1085-2010甘薯青贮饲料制作技术规程解析与应用,现代化,农业现代化,技术规程,第1张

《DB51/T 1085-2010》规程概述

《DB51/T 1085-2010 甘薯青贮饲料制作技术规程》由重庆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编制,并于2010年正式发布实施,该规程详细规定了甘薯青贮饲料的原料选择、预处理、发酵、储存和利用等各个环节的技术要求,旨在提升甘薯青贮饲料的质量与利用率。

甘薯青贮饲料制作技术规程解读

原料选择

甘薯青贮饲料的原料选择需遵循以下原则:

  1. 选择成熟度适中、无病虫害、无机械损伤的甘薯。
  2. 确保原料甘薯新鲜,水分含量在70%以上。
  3. 控制原料甘薯的淀粉含量在15%以下。

预处理

预处理是制作甘薯青贮饲料的关键步骤,主要包括以下环节:

  1. 甘薯清洗:使用清水彻底冲洗甘薯表面的泥沙和杂质。
  2. 甘薯切片:将甘薯切成2-3厘米厚的片状。
  3. 甘薯晾晒:将切片甘薯摊放在通风处晾晒,直至水分含量降至60%左右。

发酵

发酵是甘薯青贮饲料制作的核心环节,具体步骤如下:

  1. 选择合适的发酵容器,如塑料袋、发酵池等。
  2. 将晾晒后的甘薯片与青贮添加剂(如玉米粉、食盐等)按比例混合均匀。
  3. 将混合好的甘薯料装入发酵容器,压实至无空气。
  4. 密封发酵容器,保持发酵温度在20-30℃。
  5. 发酵时间一般为7-10天,期间需密切关注发酵情况,如发现异常应及时处理。

储存和利用

储存:发酵完成后,将甘薯青贮饲料转移到干燥、通风的储存场所,避免阳光直射和高温。

利用:甘薯青贮饲料可按需取用,既可作为饲料添加剂,也可直接作为饲料。

甘薯青贮饲料制作技术规程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1. 提高甘薯利用率:实施甘薯青贮饲料制作技术规程,有助于提升甘薯的利用率,减少农业废弃物排放。
  2. 改善饲料品质:甘薯青贮饲料富含营养成分,能够提升饲料品质,推动畜牧业发展。
  3. 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推广甘薯青贮饲料制作技术规程,有助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
  4. 降低养殖成本:甘薯青贮饲料成本低廉,有助于降低畜牧业养殖成本,提高养殖效益。

《DB51/T 1085-2010 甘薯青贮饲料制作技术规程》的制定与实施,对于提升甘薯青贮饲料质量、促进畜牧业发展具有深远意义,在实际应用中,应深入理解和掌握该规程,不断提升甘薯青贮饲料制作技术水平,为我国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