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柿低产林提质增效技术规程DB42/T 1856-2022深度解析及实战应用

团体标准 604
《DB42/T 1856-2022 甜柿低产林提质增效技术规程》解读与应用实践,主要介绍了甜柿低产林的管理技术,包括修剪、施肥、病虫害防治等,旨在提高甜柿产量和品质,规程结合实际案例,为甜柿种植者提供指导。

随着我国甜柿产业的蓬勃发展,甜柿种植面积逐年扩大,部分甜柿低产林却面临着产量低、品质差等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甜柿产业的整体效益,为了提升甜柿低产林的产量和品质,促进甜柿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我国制定了DB42/T 1856-2022《甜柿低产林提质增效技术规程》,本文将对该规程进行深入解读,并结合实际应用,探讨提升甜柿低产林效益的有效途径。

甜柿低产林提质增效技术规程DB42/T 1856-2022深度解析及实战应用,甜柿低产林提质增效技术规程DB42/T 1856-2022深度解析及实战应用,2022,技术规程,第1张

DB42/T 1856-2022《甜柿低产林提质增效技术规程》概述

DB42/T 1856-2022《甜柿低产林提质增效技术规程》是我国首部针对甜柿低产林提质增效的技术规范,于2022年正式颁布,该规程从甜柿低产林的定义、诊断、改造和管理四个维度,全面阐述了甜柿低产林提质增效的技术措施。

甜柿低产林提质增效技术规程解读

甜柿低产林的定义

甜柿低产林是指在特定立地条件下,甜柿产量低于当地同类甜柿品种平均产量的林分。

甜柿低产林诊断

甜柿低产林诊断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 树体诊断:观察树体生长势、枝叶生长状况、果实品质等。
  2. 土壤诊断:测定土壤养分、pH值、有机质含量等。
  3. 病虫害诊断:调查病虫害发生情况。

甜柿低产林改造

甜柿低产林改造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 修剪:合理修剪,调整树体结构,提高光照、通风条件。
  2. 施肥:根据土壤养分状况,合理施肥,补充树体所需养分。
  3. 病虫害防治:采取防治措施,降低病虫害发生。

甜柿低产林管理

甜柿低产林管理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 水分管理:根据土壤水分状况,适时灌溉,防止干旱和涝害。
  2. 修剪管理:定期修剪,保持树体通风透光。
  3. 病虫害管理:采取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降低病虫害发生。

甜柿低产林提质增效技术规程应用实践

甜柿低产林改造实例

某甜柿低产林,经过诊断发现树体生长势弱,果实品质差,针对该情况,采取以下改造措施:

  1. 修剪:去除病弱枝、过密枝,调整树体结构。
  2. 施肥:根据土壤养分状况,施用有机肥和复合肥,补充树体所需养分。
  3. 病虫害防治:采取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防治措施。

经过改造,该甜柿低产林产量和品质得到显著提高。

甜柿低产林管理实例

某甜柿低产林,经过管理发现树体生长势良好,但果实品质仍有待提高,针对该情况,采取以下管理措施:

  1. 水分管理:根据土壤水分状况,适时灌溉,防止干旱和涝害。
  2. 修剪管理:定期修剪,保持树体通风透光。
  3. 病虫害管理:采取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降低病虫害发生。

经过管理,该甜柿低产林果实品质得到明显改善。

DB42/T 1856-2022《甜柿低产林提质增效技术规程》为我国甜柿低产林提质增效提供了科学依据,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甜柿低产林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提高甜柿产量和品质,推动甜柿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标签: 2022技术规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