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种设备双重预防机制新标准DB15/T 3703.1-2024解读,安全运行保障新篇章
《DB15/T 3703.1-2024》解读了特种设备双重预防机制第1部分基本要求,旨在构建安全运行新篇章,该标准明确了特种设备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为保障特种设备安全运行提供有力支持。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特种设备在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公共服务等关键领域扮演着愈发重要的角色,为确保特种设备安全稳定运行,预防并减少事故发生,我国于2024年正式颁布了《特种设备双重预防机制 第1部分:基本要求》(DB15/T 3703.1-2024),本文旨在对该标准进行深入解读,为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提供有益的参考。
标准背景
所谓的特种设备双重预防机制,是指通过构建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的双重预防体系,实现对特种设备安全风险的有效控制,DB15/T 3703.1-2024标准的出台,旨在指导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建立健全双重预防机制,全面提升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水平。
适用范围
DB15/T 3703.1-2024标准适用于所有特种设备使用单位,涵盖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等多种特种设备。
术语和定义
标准对双重预防机制中的关键术语和定义进行了详细界定,如风险、隐患、风险分级、隐患排查治理等,为标准的顺利实施奠定了坚实基础。
风险分级管控
- 风险识别:特种设备使用单位需全面识别特种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涵盖设计、制造、安装、改造、维修、使用、检验检测等各个阶段。
- 风险评价:对识别出的风险进行评估,根据风险等级划分为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
- 风险控制:针对不同风险等级,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包括技术措施、管理措施、人员培训等。
隐患排查治理
- 隐患排查: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定期进行隐患排查,对特种设备及其附属设施进行全面检查,及时发现并整改隐患。
- 隐患治理:针对排查出的隐患,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明确整改责任人和整改期限,确保隐患得到及时治理。
持续改进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定期对双重预防机制进行评估,总结经验,不断完善和改进,以提高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水平。
标准实施与实施要求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严格按照DB15/T 3703.1-2024标准要求,建立健全双重预防机制,明确责任分工,加强监督管理。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部门应加强对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双重预防机制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督促整改。
DB15/T 3703.1-2024《特种设备双重预防机制 第1部分:基本要求》的发布,为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提供了有力保障,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认真贯彻落实该标准,建立健全双重预防机制,确保特种设备安全运行,为我国经济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