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规程发布,助力产业可持续发展新篇章
《DB21/T 4019-2024 马铃薯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规程》为马铃薯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关键保障,通过推广绿色防控技术,有效降低病虫害发生,保障马铃薯产量与品质,助力农业生态循环。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快速推进,马铃薯作为我国粮食和饲料作物中的佼佼者,其产量与品质对农业生产的整体水平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马铃薯病虫害问题始终是制约马铃薯产业发展的关键瓶颈,为有效解决这一难题,我国出台了DB21/T 4019-2024《马铃薯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规程》,本文将围绕规程的背景、内容、实施意义等方面进行深入解读。
规程背景
马铃薯病虫害问题不仅严重影响了马铃薯的产量与品质,还造成了农业生产的大面积损失,传统的病虫害防治手段过度依赖化学农药,虽能在短期内控制病虫害,但长期使用会导致农药残留、环境污染、生态失衡等问题,在此背景下,绿色防控技术的出现,成为解决马铃薯病虫害问题的关键。
DB21/T 4019-2024《马铃薯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规程》的制定,旨在通过推广绿色防控技术,降低农药使用量,减少农药残留,保护生态环境,提高马铃薯产量与品质,进而促进马铃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防控原则
- 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在病虫害发生初期,采取预防措施,防止病虫害的蔓延。
- 绿色环保,生态平衡:采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方法,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保护生态环境。
- 因地制宜,科学用药: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品种的病虫害发生特点,制定相应的防控措施。
防控方法
- 农业防治:选用抗病品种,合理轮作,加强田间管理,提高植株抗病能力。
- 物理防治:利用黄板、黑光灯等物理方法诱虫。
- 生物防治:利用天敌、微生物等生物资源,抑制病虫害的发生。
- 化学防治:在必要时,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化学农药进行防治。
防控措施
- 加强监测,及时防治:定期对马铃薯田进行病虫害监测,发现病虫害及时采取防治措施。
- 合理用药,减少残留:严格按照农药使用说明进行用药,减少农药残留。
- 推广绿色防控技术,提高防治效果:推广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绿色防控技术,提高病虫害防治效果。
实施意义
- 提高马铃薯产量和品质:通过绿色防控技术,降低病虫害发生,提高马铃薯产量和品质。
- 减少农药使用,保护生态环境: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降低农药残留,保护生态环境。
- 促进马铃薯产业可持续发展:通过绿色防控技术,提高马铃薯产业的效益,促进马铃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 提高农民经济效益:降低病虫害损失,提高农民经济效益。
DB21/T 4019-2024《马铃薯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规程》的制定和实施,对于解决马铃薯病虫害问题、保障马铃薯产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各级政府部门、科研机构、农民群众应共同努力,积极推广绿色防控技术,为马铃薯产业的繁荣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