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5/T 3672-2024解读,设施蔬菜秸秆原位还田技术革新与实践关键
DB15/T 3672-2024规程解读强调设施蔬菜秸秆原位还田技术创新,包括优化秸秆处理、土壤改良和微生物活化等要点,实施要点涵盖秸秆还田时机、方法及后续管理,以提升土壤肥力和生态效益。
随着我国设施农业的迅猛发展,蔬菜生产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与满足民众生活需求方面扮演着愈发重要的角色,在设施蔬菜生产过程中,秸秆的处理问题逐渐显现,不仅对土壤环境造成影响,还可能导致资源浪费,为应对这一挑战,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正式发布了DB15/T 3672-2024《设施蔬菜秸秆原位还田技术规程》,本文将深入解读该规程,并探讨其创新之处及实施的关键要点。
DB15/T 3672-2024《设施蔬菜秸秆原位还田技术规程》是一项地方标准,由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制定,旨在规范设施蔬菜秸秆原位还田的技术要求,提升秸秆资源化利用效率,优化土壤环境,推动设施蔬菜产业的持续发展。
规程创新点
- 技术路线优化:规程详细阐述了设施蔬菜秸秆原位还田的技术流程,包括秸秆收集、预处理、还田、覆盖、管理等环节,确保秸秆资源化利用的全面性和高效性。
- 适应性强:针对不同地区和蔬菜品种的秸秆特性,规程提出了相应的还田技术要求,具有很强的适应性。
- 环保节能:规程强调秸秆还田过程中的环保要求,倡导使用有机肥、生物菌剂等环保材料,减少化肥使用,降低农业面源污染。
- 科学施肥:规程根据土壤养分状况和秸秆还田量,提出科学施肥方案,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肥料浪费。
- 田间管理规范:规程对秸秆还田后的田间管理提出了具体要求,包括覆盖、浇水、病虫害防治等,确保秸秆还田效果。
实施要点
- 选择适宜的秸秆还田技术:根据当地气候、土壤条件和蔬菜品种,选择合适的秸秆还田技术,如直接还田、堆沤还田等。
- 合理收集秸秆:在蔬菜收获后,及时收集秸秆,避免秸秆在田间堆放过久,影响土壤环境。
- 预处理秸秆:对收集到的秸秆进行适当处理,如粉碎、堆沤等,提高秸秆的还田效果。
- 科学施肥:根据土壤养分状况和秸秆还田量,科学调整施肥方案,确保作物生长需求。
- 田间管理:加强秸秆还田后的田间管理,包括覆盖、浇水、病虫害防治等,确保秸秆还田效果。
- 监测与评估:对秸秆还田效果进行监测与评估,及时调整技术措施,提高秸秆资源化利用率。
DB15/T 3672-2024《设施蔬菜秸秆原位还田技术规程》的发布,为我国设施蔬菜秸秆资源化利用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通过实施该规程,可以有效提高秸秆资源化利用率,改善土壤环境,推动设施蔬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各级政府部门和企业应积极推广和应用该规程,为我国农业绿色发展贡献力量。
在实施过程中,还需注意以下几点:
- 加强宣传培训:提高农民对秸秆还田技术的认识,培养农民的环保意识。
- 强化政策支持:政府应加大对秸秆还田技术的政策支持力度,鼓励农民积极参与。
- 完善服务体系:建立健全秸秆还田技术服务体系,为农民提供技术指导和服务。
- 推广先进技术:积极推广秸秆还田新技术、新设备,提高秸秆还田效果。
DB15/T 3672-2024《设施蔬菜秸秆原位还田技术规程》的实施,将为我国设施蔬菜产业带来积极影响,助力农业绿色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