绞股蓝根结线虫防控新规程,筑牢绿色产业防线
《DB61/T 1874-2024 绞股蓝根结线虫防控技术规程》发布,旨在保护绞股蓝产业,提供科学防控线虫的技术指导,确保绿色生产,维护绞股蓝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随着我国绞股蓝产业的迅猛发展,绞股蓝作为一种兼具保健食品和药用价值的植物,其市场需求日益旺盛,根结线虫这一土壤病害对绞股蓝的生长造成了严重影响,给产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为了有效防治根结线虫,确保绞股蓝产业的健康发展,我国于2024年正式发布了《DB61/T 1874-2024 绞股蓝根结线虫防控技术规程》,本文将深入解读该规程,旨在为绞股蓝种植者提供科学、高效的防控指导。
规程背景
绞股蓝(Gynostemma pentaphyllum),作为我国特有的一种植物,其根茎富含皂苷、多糖等活性成分,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和保健功能,近年来,随着绞股蓝产业的蓬勃发展,种植面积持续扩大,根结线虫作为一种常见的土壤病害,对绞股蓝的生长造成了极大的威胁,据统计,根结线虫感染可导致绞股蓝产量降低30%以上,严重时甚至导致植株死亡,制定科学、有效的根结线虫防控技术规程,对保障绞股蓝产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DB61/T 1874-2024 绞股蓝根结线虫防控技术规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防控原则
- 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在防治根结线虫时,应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采取多种措施相结合,降低根结线虫的发病率和危害程度。
- 因地制宜,科学用药:根据当地气候、土壤、品种等因素,选择合适的防治方法,科学合理地使用农药。
- 加强监测,及时防治:定期监测土壤和植株中的根结线虫数量,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采取措施。
防控措施
-
农业防治
- 合理轮作:实行轮作制度,避免连续种植同一作物,减少根结线虫的累积。
- 土壤处理:采用高温消毒、土壤深翻、生物防治等方法,降低土壤中的根结线虫数量。
- 选择抗病品种:选用抗根结线虫能力强的绞股蓝品种,降低病害发生。
-
化学防治
- 合理用药:根据当地根结线虫的发生情况和防治效果,选择合适的农药品种和施用方法。
- 施药时期:在绞股蓝生长的关键时期,如播种前、移栽后等,进行土壤处理和叶面喷施。
- 施药方法:采用土壤处理、灌根、喷雾等方法,确保农药充分渗透到土壤和植株中。
-
生物防治
- 引入天敌:引入捕食性线虫、性线虫等天敌,降低根结线虫数量。
- 微生物防治:利用拮抗微生物,抑制根结线虫的生长和繁殖。
《DB61/T 1874-2024 绞股蓝根结线虫防控技术规程》的发布,为我国绞股蓝产业提供了科学、有效的防控指导,在实际生产中,种植者应根据规程要求,结合当地实际情况,采取防治措施,降低根结线虫的危害,保障绞股蓝产业的健康发展,相关部门应加强对规程的宣传和培训,提高种植者的防控意识和能力,共同守护绞股蓝产业的绿色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