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宁苦笋地理标志产品种植加工技术规范DB5115/T 51-2020深度解读
《DB5115/T 51-2020》规范长宁苦笋种植与加工技术,从种植环境、品种选择到加工流程,为地理标志产品发展提供技术支持,确保苦笋品质,推动产业升级。
地理标志产品,作为我国特色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承载着鲜明的地域特色,更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近年来,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步伐的加快,地理标志产品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助力农民增收等方面扮演着愈发重要的角色,DB5115/T 51-2020《地理标志产品 长宁苦笋种植和生产加工技术规范》的颁布,为长宁苦笋的种植与生产加工提供了坚实的保障,有助于提升长宁苦笋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
DB5115/T 51-2020规范概述
DB5115/T 51-2020是由宁县质量技术监督局制定的,旨在规范长宁苦笋的种植和生产加工技术,确保其质量安全,该规范自2020年起正式实施,全面覆盖了长宁苦笋的种植、生产、加工、包装、运输等环节,致力于从源头上保障长宁苦笋的品质。
长宁苦笋种植技术规范
选地与整地
长宁苦笋适宜在海拔500-1200米的酸性土壤中生长,选地时,应选择排水良好、土壤肥沃、pH值在4.5-5.5之间的地块,整地前需进行深翻,并施足底肥,确保土壤疏松。
选择与处理
选用优质、无病虫害的苦笋种苗,并进行消毒处理,以提高成活率。
种植密度
根据土壤肥力和种植技术,合理确定种植密度,一般每亩种植2000-2500株。
田间管理
加强水分管理,保持土壤湿润;适时施肥,促进植株生长;防治病虫害,确保苦笋品质。
收获与储藏
长宁苦笋收获期为每年3月至5月,收获时,应选择晴天,采用人工采摘,确保苦笋新鲜,收获后的苦笋应立即进行预冷、分级、包装,储藏在阴凉通风处。
长宁苦笋生产加工技术规范
原料选择
选用符合DB5115/T 51-2020规范要求的优质长宁苦笋。
加工工艺
长宁苦笋加工分为初加工和精加工,初加工包括清洗、去皮、切片等;精加工包括腌制、烹饪等。
包装与运输
包装材料应符合食品安全要求,包装方式应确保苦笋新鲜,运输过程中,应保持苦笋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防止变质。
DB5115/T 51-2020《地理标志产品 长宁苦笋种植和生产加工技术规范》的发布,为长宁苦笋的种植与生产加工提供了有力保障,通过严格执行该规范,有助于提升长宁苦笋的品质,增强市场竞争力,推动长宁苦笋产业持续健康发展,这不仅为我国地理标志产品的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也为其他特色农业产业提供了宝贵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