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汀河田鸡饲养管理技术规范深度解读与实际应用
《DB35/T 870-2008 长汀河田鸡饲养管理技术规范》解析了长汀河田鸡的饲养管理方法,包括种鸡选择、饲料配制、饲养环境控制等,本文结合实际应用,详细阐述了规范的实施要点,以提升长汀河田鸡的养殖效益。
随着我国畜牧业的蓬勃兴起,长汀河田鸡作为一款优质的肉鸡品种,其饲养与管理的规范性日益受到关注。《长汀河田鸡饲养管理技术规范》(DB35/T 870-2008)作为我国首个专门针对长汀河田鸡饲养管理的国家标准,自2008年发布以来,对于规范饲养管理、提升养殖效益、保障消费者权益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将深入解析该规范,并结合实际饲养管理经验,探讨其在生产中的应用。
《长汀河田鸡饲养管理技术规范》概述
《长汀河田鸡饲养管理技术规范》(DB35/T 870-2008)是我国首个针对长汀河田鸡饲养管理的国家标准,旨在通过规范饲养管理流程,提高养殖效益,确保产品质量,从而保障消费者的权益。
该规范涵盖了以下关键内容:
- 长汀河田鸡的品种特征、生长发育规律及适宜的饲养条件;
- 饲料配制及营养需求;
- 饲养环境及设施要求;
- 饲养管理技术;
- 疾病预防与治疗;
- 产品质量标准。
规范解析
品种特征与生长发育规律
长汀河田鸡,作为福建汀县特有的优质肉鸡品种,以其肉质鲜美、抗病力强、生长速度快而著称,根据规范,其生长发育规律如下:
- 雏鸡:0-7日龄,日增重约20-30克;8-14日龄,日增重约30-40克;15-28日龄,日增重约40-50克。
- 育成鸡:29-56日龄,日增重约50-60克;57-84日龄,日增重约60-70克。
饲料配制及营养需求
饲料配制应遵循以下原则:
- 饲料原料新鲜、无霉变,符合国家饲料卫生标准;
- 饲料营养成分满足长汀河田鸡的生长发育需求;
- 饲料配比根据不同生长阶段调整。
长汀河田鸡的营养需求如下:
- 雏鸡:蛋白质含量20-22%,能量2900-3100千卡/千克;
- 育成鸡:蛋白质含量18-20%,能量2800-3000千卡/千克。
饲养环境及设施要求
饲养环境应满足以下条件:
- 温度:雏鸡32-35℃,育成鸡20-25℃;
- 湿度:雏鸡60-70%,育成鸡55-65%;
- 通风:保持空气新鲜,降低有害气体浓度;
- 光照:雏鸡24小时,育成鸡16-18小时。
饲养设施要求:
- 鸡舍:宽敞、通风、保温、防潮,地面平整、易于清洁;
- 笼具:结构合理,便于操作,符合卫生要求;
- 饮水设备:供水充足,水质清洁。
饲养管理技术
- 合理分群,根据年龄、体重、性别等因素;
- 控制密度,避免拥挤;
- 观察鸡群,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 规范免疫接种,预防疾病;
- 适时出栏,满足市场需求。
疾病预防与治疗
- 加强鸡舍卫生管理,定期消毒;
- 合理投喂,避免饲料变质;
- 规范免疫接种,预防疾病;
- 及时隔离治疗病鸡;
- 加强生物安全措施,防止疫病传播。
产品质量标准
长汀河田鸡的产品质量应符合以下标准:
- 肉质鲜美,肌肉丰满;
- 皮肤色泽鲜亮,无病变;
- 无异味,无残留;
- 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
规范在生产中的应用
《长汀河田鸡饲养管理技术规范》在生产中的应用,有助于:
- 调整饲料配比,提高生长速度和肉质;
- 降低疾病发生率,提高成活率;
- 规范免疫接种,预防疾病传播;
- 加强鸡舍卫生管理,确保产品质量。
《长汀河田鸡饲养管理技术规范》是我国长汀河田鸡养殖的重要依据,广大养殖户应认真学习、掌握规范内容,结合实际生产,提高养殖效益,为我国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