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51/T 687-2007紫花苜蓿草粉加工技术规程深度解读

团体标准 601
本文深入解析了《DB51/T 687-2007 紫花苜蓿草粉加工技术规程》,详细阐述了紫花苜蓿草粉加工的工艺流程、质量标准及质量控制要点,旨在提升我国紫花苜蓿草粉加工水平,保障产品质量。

紫花苜蓿,作为我国饲料作物中的佼佼者,以其丰富的营养价值赢得了养殖业的青睐,随着我国畜牧业的迅猛发展,紫花苜蓿草粉的加工技术日益受到关注,成为研究的热点,DB51/T 687-2007,作为我国首部专门针对紫花苜蓿草粉加工技术的规程,本文将对其进行详尽解读,旨在为紫花苜蓿草粉加工企业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DB51/T 687-2007紫花苜蓿草粉加工技术规程深度解读,DB51/T 687-2007紫花苜蓿草粉加工技术规程深度解读,2,技术规程,创新,第1张

DB51/T 687-2007规程概述

DB51/T 687-2007规程由重庆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并于2007年正式实施,该规程对紫花苜蓿草粉加工的原料、工艺、质量要求、检验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明确规定,为紫花苜蓿草粉加工企业提供了详尽的技术规范。

原料要求

  1. 原料选择:紫花苜蓿草粉的原料应选用生长健壮、无病虫害、无污染的紫花苜蓿草。
  2. 收割时间:紫花苜蓿草粉的原料应在花蕾初开或盛花期收割,以确保其营养价值。
  3. 收割方法:收割时,应使用割草机等设备,尽量减少草粉的损伤。

加工工艺

  1. 前处理:将收割后的紫花苜蓿草进行晾晒,待草干后,使用打草机进行切割。
  2. 粉碎:将切割后的草料送入粉碎机,粉碎成细粉。
  3. 过筛:将粉碎后的草粉通过筛网,筛选出符合要求的细粉。
  4. 混合:根据需要,可添加适量的辅料,如粘合剂、稳定剂等,进行混合。
  5. 包装:将混合好的草粉进行包装,包装袋应符合相关要求。

质量要求

  1. 感官要求:色泽均匀,无杂质,无异味。
  2. 营养成分要求:蛋白质含量不低于18%,粗纤维含量不低于30%,钙含量不低于0.3%,磷含量不低于0.2%。
  3. 卫生要求:细菌总数≤10000个/g,大肠菌群≤30个/100g,致病菌不得检出。

检验方法

  1. 感官检验:观察草粉的外观、色泽、气味等,应符合质量要求。
  2. 营养成分检验:采用化学分析法测定蛋白质、粗纤维、钙、磷等营养成分。
  3. 卫生检验:采用微生物检验法测定细菌总数、大肠菌群等。

DB51/T 687-2007规程为我国紫花苜蓿草粉加工企业提供了技术规范,有助于提高紫花苜蓿草粉的质量和安全性,在紫花苜蓿草粉加工过程中,企业应严格按照规程要求进行生产,以确保产品质量,政府、行业协会等相关部门应加强对紫花苜蓿草粉加工企业的监管,促进我国紫花苜蓿草粉产业的健康发展。

随着我国畜牧业的不断发展,紫花苜蓿草粉市场潜力巨大,在未来的发展中,我国紫花苜蓿草粉加工企业应不断创新,提高加工技术水平,降低生产成本,以满足市场需求,加强产学研合作,开发新型紫花苜蓿草粉产品,提升产品附加值,助力我国紫花苜蓿草粉产业迈向更高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