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51/T 2363-2017 动物源性金葡萄球菌分离鉴定技术规范实施解析
《DB51/T 2363-2017 动物源性金葡萄球菌分离鉴定技术规范》与实施指南,旨在规范动物源性金葡萄球菌的分离与鉴定过程,该规范详细介绍了操作步骤、检验方法及质量控制,确保实验室检测结果准确可靠,为动物源性金葡萄球菌的防控提供技术支持。
随着我国畜牧业的蓬勃发展和食品工业的迅猛进步,动物源性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的分离与鉴定技术规范显得尤为关键,DB51/T 2363-2017《动物源性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鉴定技术规范》是我国针对这一病原菌分离鉴定所制定的一项重要技术标准,本文旨在对该规范进行深入解析,并探讨其实施指南。
DB51/T 2363-2017《动物源性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鉴定技术规范》由湖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其目的是规范动物源性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分离、鉴定和报告流程,从而提升检测工作的准确性和效率。
适用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动物源性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分离、鉴定及报告工作,涵盖了动物产品、食品、环境及医疗等领域的样品检测。
术语和定义
本规范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鉴定、菌株、纯化、接种、培养、观察等关键术语进行了精确的定义。
技术要求
- 样品采集与处理:采集样品时应严格遵循无菌操作规程,确保样品的代表性,采集后应尽快检测,以防样品污染。
- 培养基与试剂:规范规定了用于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鉴定的培养基、试剂及仪器设备的具体要求。
- 分离与纯化:通过平板划线法或稀释涂布法对样品进行分离,并挑选疑似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菌落进行纯化。
- 鉴定:采用形态学观察、生化试验、血清学试验等方法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鉴定。
- 报告:对分离鉴定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详细记录,包括菌种名称、菌株编号、检测日期等。
实施指南
样品采集与处理
- 采集样品时务必注意无菌操作,以避免样品污染。
- 采集后样品应立即检测,如不能立即检测,应将样品冷藏保存。
培养基与试剂
- 培养基应严格按照规范要求配制,确保质量。
- 试剂应选用合格产品,以避免影响检测结果。
分离与纯化
- 采用平板划线法或稀释涂布法对样品进行分离,挑选疑似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菌落。
- 对疑似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菌落进行纯化,确保菌株的纯度。
鉴定
- 通过形态学观察、生化试验、血清学试验等方法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鉴定。
- 鉴定结果应符合规范要求,如有疑问,应重新进行检测。
报告
- 对分离鉴定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详细记录,包括菌种名称、菌株编号、检测日期等。
- 报告应真实、准确、完整,便于查阅。
DB51/T 2363-2017《动物源性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鉴定技术规范》为我国动物源性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分离鉴定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在实际工作中,应严格遵守规范要求,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相关部门应加强对规范的实施,提高我国动物源性金黄色葡萄球菌检测水平,从而保障食品安全和公共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