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4/T 1395-2024标准解析,北柴胡栽培技术规程更新实施要点
《DB14/T 1395-2024》标准解读,主要涉及北柴胡栽培技术规程的更新与实施,该标准详细介绍了北柴胡的种植、管理、收获等环节,旨在提高北柴胡的产量和质量,保障中药材市场的供应,更新内容包括种植环境、品种选择、播种技术、田间管理等,为北柴胡种植者提供指导。
随着我国中医药事业的蓬勃发展,中药材的质量与产量日益受到广泛关注,北柴胡,作为我国传统中药材之一,其栽培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显得尤为关键,DB14/T 1395-2024《北柴胡栽培技术规程》正式颁布,为北柴胡的规范化种植提供了科学的指导依据,本文将深入解读该规程,并探讨其实施的关键要点。
DB14/T 1395-2024《北柴胡栽培技术规程》是我国首个针对北柴胡栽培的省级地方标准,由辽宁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该规程详细规定了北柴胡从选地、整地、播种到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及加工等各个环节的技术要求,旨在提升北柴胡的产量与品质,确保中药材市场的稳定供应。
规程主要内容
选地与整地
北柴胡适宜在排水顺畅、土壤肥沃、pH值在6.5-7.5的砂质壤土或壤土中种植,选地时,应避开低洼积水、盐碱地、重茬地,整地前需进行深翻,施足底肥,确保土壤细腻、平整。
播种
北柴胡繁殖可采用播种或育苗移栽两种方式,播种时间一般在春季解冻后至萌芽前,播种时按行距30-40厘米、株距15-20厘米进行;育苗移栽时,按行距20-25厘米、株距10-15厘米进行。
田间管理
- 施肥:根据土壤肥力情况,适时追肥,一般每年追肥2-3次,以氮、磷、钾复合肥为主。
- 灌溉:保持土壤湿润,干旱季节及时灌溉,避免土壤积水。
- 中耕除草:保持土壤疏松,有利于植株生长,一般每年进行3-4次。
病虫害防治
北柴胡常见的病虫害有叶斑病、蚜虫、地下害虫等,防治方法如下:
- 农业防治:选用抗病品种,合理轮作,清除田间杂草,减少病虫害发生。
- 化学防治:根据病虫害发生情况,选用高效低毒农药进行防治。
采收与加工
北柴胡一般在种植2-3年后采收,选取根粗、色泽好、无病虫害的植株,采收后,及时洗净、晾晒或烘干,并进行加工。
实施要点
- 加强宣传培训:各级部门应加强对DB14/T 1395-2024《北柴胡栽培技术规程》的宣传培训,提高种植户的技术水平。
- 规范种植行为:种植户应严格按照规程要求进行种植,确保北柴胡的产量与品质。
- 强化质量:加强对北柴胡种植、采收、加工等环节的监管,确保中药材质量安全。
- 推广先进技术:积极推广高效、低毒、环保的栽培技术,提高北柴胡的产量与品质。
DB14/T 1395-2024《北柴胡栽培技术规程》的发布,为北柴胡的规范化种植提供了有力保障,通过加强宣传培训、规范种植行为、强化质量和推广先进技术,我们有信心提高北柴胡的产量与品质,为我国中医药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