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6/T 2118-2024发布,渔业资源监测新规范引领可持续发展

团体标准 601
《DB36/T 2118-2024 鱼类资源监测技术规范》发布,标志着我国渔业资源监测步入新阶段,为渔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保障,是渔业资源管理的重要里程碑。

随着我国渔业经济的蓬勃兴起,渔业资源的监测工作显得尤为重要,为了更好地规范鱼类资源监测技术,确保监测数据的精确性与可信度,我国在2024年正式颁布了《鱼类资源监测技术规范》(DB36/T 2118-2024),本文将围绕该规范的主要内容、实施的重要意义以及广阔的应用前景进行深入探讨。

DB36/T 2118-2024发布,渔业资源监测新规范引领可持续发展,DB36/T 2118-2024发布,渔业资源监测新规范引领可持续发展,2,创新,技术规范,第1张

规范的主要内容

以下为规范的主要内容:

  1. 监测范围:本规范适用于我国内陆、近海及远洋的鱼类资源监测工作,涵盖了广泛的地理区域。

  2. 监测方法:规范详细阐述了鱼类资源监测的方法,包括样方法、调查法、感应监测法等多种手段。

  3. 监测指标:规范明确了鱼类资源监测的关键指标,如种群密度、生物量、资源量等,为监测工作提供了明确的指导。

  4. 监测数据采集:规范对监测数据的采集方法、所需设备、时间节点、地点选择等方面进行了细致规定,确保数据采集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5. 监测数据分析:规范对监测数据的分析方法、数据处理流程、质量控制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旨在提高数据质量。

  6. 监测结果报告:规范对监测结果报告的格式、内容、提交时间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规定,以确保报告的规范性和实用性。

实施意义

实施《鱼类资源监测技术规范》具有以下重要意义:

  1. 提升监测数据质量:规范的实施有助于提高鱼类资源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渔业资源管理提供坚实的数据基础。

  2. 保障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通过规范监测技术,全面掌握我国渔业资源现状,为渔业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3. 促进渔业经济发展:规范监测技术有助于优化渔业产业结构,提高渔业生产效益,推动渔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4. 加强国际合作:规范的实施将提高我国在渔业资源监测领域的国际地位,推动相关技术交流与合作。

应用前景

《鱼类资源监测技术规范》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1. 政策制定:为渔业资源管理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助力实现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 渔业生产:帮助渔业生产者了解鱼类资源现状,调整生产策略,提高渔业生产效益。

  3. 渔业科研:为渔业科研提供技术支持,推动渔业科技创新

  4. 渔民培训:提高渔民监测技术水平,增强渔民自我保护意识。

《鱼类资源监测技术规范》(DB36/T 2118-2024)的发布,标志着我国渔业资源监测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规范要求,不断提升监测技术水平,为我国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渔业经济的健康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