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7/T 2076-2024标准深度解析,黄河三角洲凡纳滨对虾养殖技术规范

团体标准 601
《DB37/T 2076-2024标准解读》深入剖析黄河三角洲地区凡纳滨对虾养殖技术规范,详细阐述养殖技术要点,为提高养殖效率、保障水产品质量提供专业指导。

随着我国水产养殖业的蓬勃兴盛,凡纳滨对虾(学名:Litopenaeus vannamei)凭借其鲜美的肉质和丰富的营养价值,已成为养殖市场中的热门选择,黄河三角洲地区,作为我国对虾养殖的重要基地,其养殖技术的要求尤为关键,本文将依据DB37/T 2076-2024标准,对黄河三角洲地区凡纳滨对虾的养殖技术要求进行深入剖析。

DB37/T 2076-2024标准深度解析,黄河三角洲凡纳滨对虾养殖技术规范,DB37/T 2076-2024标准深度解析,黄河三角洲凡纳滨对虾养殖技术规范,2,标准解读,技术规范,第1张

标准背景

DB37/T 2076-2024,是山东省制定的地方标准,自2024年起正式施行,该标准明确了黄河三角洲地区凡纳滨对虾养殖的技术规范,旨在提升养殖效率,确保产品品质,推动对虾养殖业的长期、健康、可持续发展。

养殖场选址与建设

养殖场选址

选择合适的养殖场地至关重要,应优先考虑水质清澈、交通便利、电力供应稳定、环境条件适宜的地区,在黄河三角洲地区,应优先选择靠近水源、地形平坦、排水条件优越的区域。

养殖场建设

养殖场应配备以下基本设施:

  • 虾池:虾池面积不宜过大,通常1-2亩为宜,池深1.5-2米,池底需平坦,坡度适中。
  • 进排水系统:进排水口应设置在虾池下游,防止污染水源。
  • 增氧设备:根据虾池面积和水质状况,合理配置增氧设备,确保溶氧充足。
  • 饲料储存设施:饲料储存区需保持干燥、通风、防潮,防止饲料变质。

虾苗选择与放养

虾苗选择

选择健康、活力充沛、生长迅速的虾苗,优先选择信誉良好的虾苗供应商。

放养密度

根据虾池条件、水源、气候等因素,合理确定放养密度,通常每亩放养虾苗5-10万尾。

放养时间

选择适宜的放养时间,春季3-4月、秋季9-10月为最佳放养时期。

养殖管理

水质管理

保持虾池水质稳定,定期检测氨氮、亚盐等指标,及时调整水质。

饲料管理

选用优质饲料,根据虾的生长阶段和营养需求,合理搭配饲料,确保营养均衡。

疾病防治

定期对虾池进行消毒,发现病害及时隔离治疗,防止疾病扩散。

日常观察

密切关注虾的生长状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收获与加工

收获时间

养殖周期一般为4-6个月,根据虾的生长情况和市场需求确定收获时间。

收获方法

采用捕捞网具进行捕捞,确保虾只完整。

加工

收获后的虾只进行去头、去壳、去肠等加工处理,确保产品质量。

DB37/T 2076-2024标准为黄河三角洲地区凡纳滨对虾养殖提供了科学、规范的技术指导,养殖户应严格遵守标准要求,以提高养殖效益,保障产品质量,推动对虾养殖业的持续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