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65/T 4878-2024规范解读,开启学校食堂病媒生物防制新篇章
DB65/T 4878-2024规范解读,聚焦学校食堂病媒生物防制技术,旨在提升师生饮食安全,开启校园食品安全新篇章。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持续提升,学校食堂作为师生日常饮食的关键场所,其卫生安全问题愈发受到广泛关注,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病媒生物在学校食堂的滋生与传播,保障广大师生的身体健康,我国最新发布了《DB65/T 4878-2024学校食堂病媒生物防制技术规范》,本文将对此规范进行深入解读,以期为学校食堂的病媒生物防制工作提供有益参考。
规范背景
病媒生物是指那些能够传播疾病、影响人类健康的生物,如老鼠、蚊子、苍蝇等,学校食堂作为人员密集、食物丰富的场所,极易成为病媒生物的滋生地,病媒生物的存在不仅会恶化食堂的卫生环境,还可能引发食物中毒等疾病,严重威胁师生健康,加强学校食堂病媒生物防制工作,对于保障师生饮食安全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DB65/T 4878-2024学校食堂病媒生物防制技术规范》共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 适用范围:本规范适用于各级各类学校食堂的病媒生物防制工作。
- 术语和定义:对病媒生物、防制、监测、灭鼠、灭蚊、灭蝇等术语进行明确界定。
- 防制原则: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科学规范,确保食堂卫生安全。
- 防制措施:
- 环境治理:保持食堂内外环境整洁,消除病媒生物滋生条件。
- 物理防制:设置防鼠、防蚊、防蝇等设施,阻止病媒生物进入食堂。
- 化学防制:在必要时,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化学药品进行灭鼠、灭蚊、灭蝇等。
- 生物防制:利用生物制剂或天敌生物控制病媒生物数量。
- 监测与评价:定期对食堂进行病媒生物监测,评估防制效果。
- 应急处理:发生病媒生物引起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措施控制疫情。
- 管理与监督:学校食堂应建立健全病媒生物防制管理制度,加强日常监督。
规范实施与效果
《DB65/T 4878-2024学校食堂病媒生物防制技术规范》的实施,有助于提升学校食堂病媒生物防制水平,保障师生饮食安全,以下为规范实施后可能取得的成效:
- 学校食堂卫生环境得到明显改善,病媒生物数量明显减少。
- 食物中毒等疾病的发生率降低,师生健康得到有效保障。
- 提高学校食堂的管理水平,树立良好的形象。
- 促进我国病媒生物防制事业的发展,为行业提供借鉴。
《DB65/T 4878-2024学校食堂病媒生物防制技术规范》的颁布实施,对于保障师生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各级各类学校食堂应严格按照规范要求,切实加强病媒生物防制工作,为师生创造一个健康、安全的饮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