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规程引领,DB15/T 28-2024猪肺疫防制技术提升新篇章
《DB15/T 28-2024 猪肺疫防制技术规程解读》发布,标志着猪肺疫防控进入新阶段,规程详细解读防控措施,旨在全面提升猪肺疫防控水平,保障养殖业健康发展。
随着我国畜牧业的迅猛发展,猪肺疫作为一种常见的猪类传染病,给养猪业带来了沉重的经济损失,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猪肺疫的爆发,我国在2024年正式发布了《DB15/T 28-2024 猪肺疫防制技术规程》(以下简称《规程》),本文将对该规程进行深入解读,旨在帮助广大养猪从业者提升猪肺疫的防控能力。
《规程》的背景与意义
猪肺疫,亦称猪巴氏杆菌病,是由巴氏杆菌引发的急性、败血性传染病,该病主要侵袭猪的呼吸系统,临床表现为高热、呼吸困难、咳嗽、流鼻涕、皮肤发紫等症状,严重者可致死亡,近年来,猪肺疫在我国养猪业中时有发生,给养殖户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为了强化猪肺疫的防控工作,我国相关部门经过多年的研究与实践,于2024年发布了《DB15/T 28-2024 猪肺疫防制技术规程》,该规程的发布,旨在规范猪肺疫的防制工作,提升猪肺疫的防控水平,保障我国养猪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规程》的主要内容
预防措施
- 加强饲养管理:保持猪舍清洁、干燥,定期消毒,降低猪舍内病原菌的密度。
- 免疫接种:按照规程推荐的免疫程序,为猪群进行猪肺疫疫苗的免疫接种。
- 生物安全:严格执行生物安全措施,防止病原菌的传入和传播。
诊断与监测
- 临床诊断:根据猪群的临床症状、病理变化等进行初步诊断。
- 实验室诊断:采用病原分离、血清学检测等方法进行确诊。
- 监测:定期对猪群进行猪肺疫病原监测,及时发现和控制疫情。
治疗与控制
- 治疗:对病猪进行对症治疗,使用抗生素等药物控制病情。
- 隔离与淘汰:对病猪进行隔离治疗,对无治疗价值的病猪进行淘汰。
- 消毒与灭源:对猪舍、设备等进行彻底消毒,消除病原菌。
应急预案
- 疫告:发现疑似病例时,及时向当地动物防疫部门报告。
- 封锁与隔离:对疫区进行封锁,隔离病猪及其同群猪。
- 消毒与灭源:对疫区进行彻底消毒,消除病原菌。
《规程》的实施与推广
- 加强宣传培训:通过举办培训班、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提高养猪从业者对猪肺疫防控的认识。
- 强化执法:加大对猪肺疫防控工作的力度,严厉打击违法行为。
- 建立健全防控体系:建立健全猪肺疫防控体系,确保规程的顺利实施。
《DB15/T 28-2024 猪肺疫防制技术规程》的发布,为我国猪肺疫的防控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广大养猪从业者应认真学习规程,切实提高猪肺疫防控水平,为我国养猪业的健康发展贡献力量。
以下是《规程》的一些关键点:
- 免疫程序:根据猪群年龄、免疫史等因素,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
- 疫苗选择:选择符合国家标准、质量可靠的猪肺疫疫苗。
- 生物安全措施:严格执行生物安全措施,降低病原菌的传入和传播。
- 监测与预警:建立健全猪肺疫监测体系,及时发现和控制疫情。
- 应急处置:制定应急预案,确保疫情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置。
通过全面实施《规程》,我们有信心将猪肺疫的防控水平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为我国养猪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