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5/T 147-2024发布,牛环形泰勒虫病防制规程,助力畜牧产业健康升级
《DB15/T 147-2024 牛环形泰勒虫病防制技术规程》是保障畜牧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旨在通过规范防制技术,有效控制牛环形泰勒虫病,提高牛群健康水平,促进畜牧产业持续发展。
随着我国畜牧业的迅猛发展,牛环形泰勒虫病作为一种常见的寄生虫疾病,对养牛业构成了极大的威胁,为有效预防和控制牛环形泰勒虫病,确保畜牧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我国于2024年正式颁布了《DB15/T 147-2024 牛环形泰勒虫病防制技术规程》,本文将深入剖析该规程的出台背景、核心内容及其深远意义。
规程背景
牛环形泰勒虫病是由环形泰勒虫引发的血液寄生虫病,主要通过蜱虫叮咬传播,在我国多个地区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严重影响了牛的生长发育、繁殖能力和抗病力,给养牛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为提升我国牛环形泰勒虫病的防治水平,保障畜牧产业的健康发展,制定该规程显得尤为迫切。
预防措施
- 加强牛舍管理:保持牛舍清洁、干燥,定期进行消毒,有效减少蜱虫滋生。
- 加强饲养管理:合理搭配饲料,提高牛只免疫力,增强其抗病能力。
- 加强监测:定期对牛只进行血液原虫检测,及时发现并隔离病牛。
治疗措施
- 药物治疗: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抗虫药物,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用药。
- 支持疗法:加强病牛的营养支持,提高其抗病能力。
- 隔离治疗:将病牛隔离治疗,防止疫情扩散。
疫情控制
- 封锁措施:对病牛所在的养殖场进行封锁,防止疫情扩散。
- 扑灭措施:对病牛所在的养殖场进行全面消毒,扑灭蜱虫。
- 监测报告:加强疫情监测,及时报告疫情。
实施意义
- 提升牛环形泰勒虫病防治水平:该规程为牛环形泰勒虫病的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有助于提高我国牛环形泰勒虫病的防治水平。
- 保障畜牧产业健康发展:严格执行该规程,可以有效降低牛环形泰勒虫病的发生率,保障畜牧产业的健康发展。
- 降低经济损失:牛环形泰勒虫病对养牛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该规程的实施有助于降低这一损失。
- 提高养殖户经济效益:通过预防和控制牛环形泰勒虫病,提高牛只的成活率和繁殖率,从而提高养殖户的经济效益。
《DB15/T 147-2024 牛环形泰勒虫病防制技术规程》的发布,对于我国牛环形泰勒虫病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各级畜牧兽医部门应加强宣传和培训,提高养殖户对该规程的认识和执行力,共同为我国畜牧产业的健康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