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53/T 1339-2025标准解读,水稻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推动农业绿色发展

团体标准 601
《DB53/T 1339-2025》解读聚焦水稻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规范农业绿色发展,此技术规范助力农业转型升级,推动绿色可持续发展,开启农业发展新篇章。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步伐的加快,绿色、高效、可持续的农业生产模式已成为农业发展的必然方向,DB53/T 1339-2025《水稻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技术规范》的正式发布,标志着我国在水稻种植领域对化肥和农药的使用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这一规范的出台,旨在通过科学合理的技术手段,实现水稻生产的减量增效,从而推动农业的绿色发展。

DB53/T 1339-2025标准解读,水稻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推动农业绿色发展,DB53/T 1339-2025标准解读,水稻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推动农业绿色发展,2,现代化,技术规范,第1张

规范背景

近年来,我国水稻种植面积和产量持续攀升,化肥和农药的过量使用引发了土壤、水体的污染,以及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日益严峻,为解决这些问题,国家大力推广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技术,DB53/T 1339-2025《水稻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技术规范》应运而生。

目标与原则

本规范明确了水稻化肥农药减量增效的目标,即通过技术手段,实现水稻生产过程中化肥和农药的合理使用,降低对环境的污染,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规范遵循以下原则:

  1. 科学合理:根据水稻生长特点和土壤条件,制定合理的施肥和用药方案。
  2. 生态环保: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降低对环境的污染。
  3. 经济高效: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降低生产成本。

技术措施

规范提出了以下技术措施:

  1. 优化种植结构:推广水稻与作物轮作,改善土壤环境。
  2. 测土配方施肥:根据土壤养分状况,科学制定施肥方案。
  3. 生物防治:利用生物农药、天敌等生物防治手段,降低化学农药使用量。
  4. 物理防治:采用物理方法,如防虫网、诱虫灯等,减少农药使用。
  5. 合理用药:根据病虫害发生规律,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

监测与评价

规范要求建立化肥农药减量增效监测体系,对水稻生产过程中的化肥和农药使用情况进行监测,确保减量增效目标的实现,对减量增效效果进行评价,为政策制定和推广提供依据。

实施与推广

DB53/T 1339-2025《水稻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技术规范》的实施与推广,需要政府、企业、农民等多方共同努力,政府应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引导农民采用减量增效技术;企业应研发和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化肥和农药;农民应提高自身素质,掌握减量增效技术,实现水稻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DB53/T 1339-2025《水稻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技术规范》的发布,为我国水稻生产提供了科学指导,有助于推动农业绿色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在实施过程中,各方应共同努力,为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