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标准解读,DB63/T 2376-2024餐饮单位有害生物防治技术指南
《DB63/T 2376-2024 餐饮单位有害生物防治技术指南》全面解析餐饮卫生安全新标准,为餐饮单位提供有害生物防治的专业指导,确保食品安全,保障消费者健康。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对于餐饮服务的品质与食品安全卫生的要求亦日益严格,为强化餐饮企业有害生物的防治工作,确保广大消费者的饮食安全,我国正式发布了《DB63/T 2376-2024 餐饮单位有害生物防治技术指南》,本文将深入解读该指南,助力餐饮企业更有效地进行有害生物防治。
《DB63/T 2376-2024 餐饮单位有害生物防治技术指南》是我国首部专门针对餐饮企业有害生物防治的行业标准,旨在指导餐饮企业构建完善的有害生物防治体系,规范防治措施,提升防治效果,从而保障餐饮行业的卫生安全。
有害生物的识别与危害
在餐饮企业中,常见的有害生物主要有以下几类:
- 昆虫:如蚊虫、苍蝇、蟑螂、蚂蚁等;
- 鼠类:如家鼠、褐家鼠等;
- 蠕虫:如线虫、跳蚤等;
- 菌类:如细菌、真菌等。
这些有害生物对餐饮企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危害消费者健康:有害生物可能传播疾病,引发食物中毒、皮肤病等问题;
- 影响餐饮服务质量:有害生物的存在会影响食品的卫生与口感;
- 损害企业形象:有害生物的存在可能导致餐饮企业整体形象受损。
有害生物防治技术
以下是针对不同有害生物的防治方法:
防鼠技术:
- 物理防治:设置鼠笼、鼠夹、鼠板等,捕捉老鼠;
- 化学防治:使用毒饵、熏蒸剂等,消灭老鼠;
- 生物防治:引入天敌,如猫、黄鼠狼等,控制老鼠数量。
防蚊蝇技术:
- 物理防治:使用纱窗、纱门、蚊帐等,阻挡蚊蝇进入;
- 化学防治:使用杀虫剂、驱蚊剂等,消灭蚊蝇;
- 生物防治:引入蚊蝇的天敌,如蜻蜓、蝙蝠等。
防蟑螂技术:
- 物理防治:清除垃圾、积水,堵塞裂缝,防止蟑螂滋生;
- 化学防治:使用杀虫剂、蟑螂药等,消灭蟑螂;
- 生物防治:引入捕食蟑螂的蜈蚣等。
防菌类技术:
- 物理防治:保持厨房、餐厅等场所的清洁卫生,防止细菌滋生;
- 化学防治:使用消毒剂、除菌剂等,消灭细菌;
- 生物防治:引入有益菌,如乳酸菌、酵母菌等,抑制有害菌的生长。
餐饮单位有害生物防治措施
餐饮企业应采取以下措施加强有害生物防治工作:
- 建立健全有害生物防治制度,明确责任分工;
- 定期开展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确保防治效果;
- 加强员工培训,提高员工对有害生物防治的认识和技能;
- 定期对餐饮场所进行卫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 与专业有害生物防治机构合作,提高防治效果。
《DB63/T 2376-2024 餐饮单位有害生物防治技术指南》为餐饮企业提供了有害生物防治的技术依据和操作规范,餐饮企业应认真贯彻落实该指南,加强有害生物防治工作,保障消费者饮食安全,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