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1/T 845-2011切花菊生产规程深度解读,品质提升之道
《DB11/T 845-2011 切花菊设施生产技术规程》深入解析了切花菊生产的关键技术,旨在提升切花菊品质,规程涵盖了种植环境、栽培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多方面内容,为切花菊生产提供全面指导,确保产品优质高效。
切花菊,作为我国传统名花之一,以其绚丽的色彩和漫长的花期,赢得了众多消费者的喜爱,为了进一步提升切花菊的品质,规范其生产技术,我国特制定了《DB11/T 845-2011 切花菊设施生产技术规程》,本文将深入剖析这一规程的背景、核心内容及其重要意义,以期为广大切花菊种植者提供有益的指导。
规程背景
随着我国花卉产业的迅猛发展,切花菊的市场需求持续增长,由于生产过程中技术标准的缺失,切花菊的品质良莠不齐,严重影响了其市场竞争力,为解决这一难题,我国相关部门组织专家团队,制定了《DB11/T 845-2011 切花菊设施生产技术规程》,旨在规范切花菊的生产流程,提升其品质。
规程主要内容
-
范围:本规程涵盖了切花菊设施生产的基本要求、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采收与包装等方面。
-
基本要求:切花菊设施生产需满足以下条件:
(1)产地环境:切花菊产地应具备适宜的气候、土壤、水源等自然条件。
(2)设施条件:切花菊生产设施应具备良好的通风、保温、光照等条件,以确保切花菊的正常生长。
(3)种苗:切花菊种苗应选用优质、健康的品种,并符合国家标准。
栽培技术:
(1)整地:选择排水良好、土壤肥沃的土地,进行深翻土壤,施足底肥。
(2)定植:按照规程要求,适时定植切花菊种苗。
(3)管理:加强切花菊生长过程中的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工作。
病虫害防治:
(1)生物防治:利用天敌、微生物等生物方法防治病虫害。
(2)物理防治:利用物理手段,如杀虫灯、网罩等防治病虫害。
(3)化学防治: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合理使用农药防治病虫害。
采收与包装:
(1)采收:根据切花菊成熟度,适时采收。
(2)包装:采收后的切花菊进行适当处理,确保品质,并进行包装。
实施意义
-
提高切花菊品质:通过规范生产技术,提升切花菊品质,满足市场需求。
-
促进产业升级:推动切花菊产业向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
-
保障生态环境:遵循规程要求,合理使用农药、化肥等,降低对环境的污染。
-
提高经济效益:提升切花菊品质,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DB11/T 845-2011 切花菊设施生产技术规程》的制定,为切花菊生产提供了有力保障,广大种植者应认真学习并贯彻规程要求,提升切花菊品质,为我国花卉产业的繁荣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