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4/T 3301-2025黄芪加工新标准解读,中药材产地趁鲜切制技术规程助力品质飞跃
《DB14/T 3301-2025中药材产地趁鲜切制技术规程》解读,黄芪加工新标准实施,旨在提升中药材品质,规程详细规定产地趁鲜切制技术,确保黄芪等药材加工质量,推动中药材行业规范化发展。
随着中医药事业的蒸蒸日上,中药材的质量与加工技术愈发受到广泛关注,为了规范中药材的加工流程,提升其品质,我国正式发布了《中药材产地趁鲜切制技术规程》(DB14/T 3301-2025),本文将深入解读这一规程,特别是针对黄芪的产地趁鲜切制技术,旨在为黄芪加工企业提供有益的参考。
规程背景
《中药材产地趁鲜切制技术规程》(DB14/T 3301-2025)是一项专门针对中药材产地趁鲜切制技术制定的标准,该规程的出台,旨在规范中药材的产地趁鲜切制流程,提升中药材的品质与安全性,对于推动中药材产业的规范化、标准化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适用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黄芪等中药材的产地趁鲜切制全流程,涵盖原料选择、清洗、切割、干燥、包装等关键环节。
原料选择
在原料选择上,必须严格遵循《药典》规定,确保药材新鲜、无病虫害、无杂质,以保障药材的品质。
清洗
清洗环节至关重要,需用清水彻底冲洗药材,去除表面附着泥土、灰尘等杂质,保证药材的清洁度。
切割
根据药材的形状和用途,选用合适的切割工具进行切割,切割过程中,应尽量保持药材的完整性,避免切割过细或过粗,影响药材的后续处理和使用。
干燥
切割后的药材需进行干燥处理,干燥温度应控制在40℃~60℃之间,以避免高温破坏药材中的有效成分。
包装
干燥后的药材应采用符合《药品包装材料与容器通用技术要求》的包装材料进行包装,确保药材在运输和储存过程中的品质稳定。
黄芪产地趁鲜切制技术要点
适时采收
黄芪的采收时机对其品质影响极大,根据规程要求,黄芪应在药用部位充分发育、颜色鲜亮时进行采收。
清洗与切割
清洗黄芪时,需特别注意去除表面的泥土和杂质,切割时,应尽量保持黄芪的完整性,避免切割过细或过粗,影响药材质量。
干燥与包装
干燥过程中,需严格控制温度,避免高温破坏黄芪的有效成分,包装时,应选用合适的包装材料,确保黄芪在运输和储存过程中的品质不受影响。
《中药材产地趁鲜切制技术规程》(DB14/T 3301-2025)为黄芪等中药材的加工提供了全面的技术指导,有助于提升中药材的品质与安全性,在实施该规程的过程中,黄芪加工企业应严格遵守规程要求,确保产品质量,为中医药事业的繁荣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