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趁鲜切制技术规程深度解析,DB14/T 3310-2025标准解读

团体标准 601
《DB14/T 3310-2025中药材产地趁鲜切制技术规程》以蒲公英为例,详细阐述了中药材产地趁鲜切制技术规范,规程涵盖原料选择、清洗、切割、干燥等环节,旨在提高中药材品质,保障药材安全有效,通过标准化操作,确保蒲公英等药材在加工过程中的品质稳定。

随着我国中医药事业的飞速发展,中药材的质量与加工技术日益受到重视,为了规范中药材产地趁鲜切制技术,提升中药材品质,确保人民群众用药安全,我国于2025年正式颁布了《中药材产地趁鲜切制技术规程》(DB14/T 3310-2025),本文以蒲公英为例,对规程进行深入解读,旨在为中药材产地趁鲜切制提供有益参考。

蒲公英趁鲜切制技术规程深度解析,DB14/T 3310-2025标准解读,蒲公英趁鲜切制技术规程深度解析,DB14/T 3310-2025标准解读,2,技术规程,食品安全,第1张

《中药材产地趁鲜切制技术规程》(DB14/T 3310-2025)明确了中药材产地趁鲜切制的基本要求、操作流程、质量控制、包装与运输等方面的技术规范,适用于蒲公英等中药材的产地趁鲜切制。

蒲公英产地趁鲜切制技术规程解读

基本要求

  1. 产地选择:选择适宜蒲公英生长的产地,要求土壤肥沃、排水顺畅、光照充足。
  2. 采收时间:蒲公英采收宜在晴天进行,以早晨为佳,避免中午高温时段。
  3. 采收标准:蒲公英的地上部分应完整,无病虫害,无杂质。

操作流程

  1. 清洗:将采收的蒲公英用清水冲洗干净,去除泥土和杂质。
  2. 晾晒:将清洗后的蒲公英摊放在通风、阴凉处晾晒,直至表面干燥。
  3. 切制:将晾晒后的蒲公英按照规定的规格进行切制,切制过程中应保持刀具锋利,避免损伤药材。
  4. 包装:将切制好的蒲公英按照规定的规格进行包装,包装材料应符合食品安全要求。
  5. 运输:运输过程中应保持药材干燥,避免受潮、受热、受冻。

质量控制

  1. 外观质量:蒲公英切制后,应色泽鲜亮,无霉变、虫蛀、腐烂等现象。
  2. 内在质量:蒲公英切制后,应保持药材的有效成分,不得添加任何化学物质。
  3. 微生物指标:蒲公英切制后,不得检出大肠菌群、金葡萄球菌等有害微生物。

包装与运输

  1. 包装:蒲公英切制后,应采用食品级包装材料进行包装,包装规格应符合规定。
  2. 运输:运输过程中应保持药材干燥,避免受潮、受热、受冻,运输工具应符合食品安全要求。

《中药材产地趁鲜切制技术规程》的发布,为中药材产地趁鲜切制提供了明确的技术要求,有助于提高中药材质量,保障人民群众用药安全,以蒲公英为例,规程对产地选择、采收时间、操作流程、质量控制、包装与运输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规定,为中药材产地趁鲜切制提供了有力保障,在今后的中药材加工过程中,应严格按照规程执行,确保中药材质量,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