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版DB15/T 3331-2024盐碱地麦后复种饲用油菜×高粱生产技术规程解读与应用指南

团体标准 601
《DB15/T 3331-2024盐碱地麦后复种饲用油菜×高粱生产技术规程解读与应用》是一份针对盐碱地麦收后复种饲用油菜和高粱的技术规程,该规程详细解读了种植技术要点,包括品种选择、土壤处理、播种技术、田间管理等,旨在提高盐碱地复种作物的产量和质量,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步伐的加快,盐碱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已成为农业发展中的关键议题,为了提升盐碱地资源的利用效率,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我国农业科研团队针对盐碱地的特殊性质,精心研发了《盐碱地麦后复种饲用油菜×高粱生产技术规程》(DB15/T 3331-2024),本文旨在对这一规程进行深入解读,旨在为盐碱地麦后复种饲用油菜与高粱的生产提供全面的技术指导。

2024版DB15/T 3331-2024盐碱地麦后复种饲用油菜×高粱生产技术规程解读与应用指南,2024版DB15/T 3331-2024盐碱地麦后复种饲用油菜×高粱生产技术规程解读与应用指南,2,技术规程,现代化,第1张

《盐碱地麦后复种饲用油菜×高粱生产技术规程》是我国首次发布的针对盐碱地麦后复种饲用油菜与高粱生产的专业技术规程,它针对盐碱土壤的特定条件,从品种选择、播种技术、施肥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多个方面制定了详尽的规范,旨在提升盐碱地麦后复种饲用油菜与高粱的产量与品质。

品种选择

规程强调,必须选择具有耐盐碱性、较强抗逆能力和高产量特性的饲用油菜和高粱品种,在品种筛选时,还需综合考虑当地的气候和土壤条件等因素。

播种技术

  • 播种时间:应在麦收后立即播种,确保播种时间不晚于6月15日。
  • 播种量:饲用油菜每亩播种量为2-3公斤,高粱为1-1.5公斤。
  • 播种方式:推荐采用条播或穴播,行距保持在30-40厘米,株距15-20厘米。

施肥管理

  • 底肥:推荐施用有机肥或复合肥,每亩用量为500-800公斤。
  • 追肥:播种后约30天,施用氮肥、磷肥、钾肥,每亩用量分别为15-20公斤、10-15公斤、5-10公斤。

病虫害防治

  • 病害防治:结合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有效控制霜霉病等病害。
  • 虫害防治:综合运用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防治蚜虫、黏虫等虫害。

收获与加工

  • 收获:在饲用油菜和高粱成熟后,及时进行收获。
  • 加工:对收获的饲用油菜和高粱进行晾晒、脱粒、粉碎等加工处理。

规程应用与推广

在推广应用《盐碱地麦后复种饲用油菜×高粱生产技术规程》时,需关注以下几点:

  1. 加强宣传培训,提升农民对规程的认知和应用技能。
  2. 优化种植结构,扩大盐碱地麦后复种饲用油菜与高粱的种植规模。
  3. 强化科技支撑,提升规程在生产中的应用效果。
  4. 加强政策扶持,为规程的推广应用提供坚实保障。

《盐碱地麦后复种饲用油菜×高粱生产技术规程》不仅为我国盐碱地麦后复种饲用油菜与高粱的生产提供了科学的指导,还在提高盐碱地资源利用率和增加农民收入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规程的推广应用过程中,我们要充分发挥其作用,为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