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5/T 3303-2024燕麦机收减损作业技术规范全解析
《DB15/T 3303-2024燕麦机收减损作业技术规范》深入解读了燕麦机收减损作业的关键技术,规范明确了作业流程、技术要求、设备操作等,旨在提高燕麦机收效率,降低损耗,保障粮食安全。
燕麦,作为我国粮食作物中的重要一员,不仅富含营养,而且近年来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步伐加快,其机械化收割技术得到了广泛的推广,燕麦在收割过程中因机械、操作失误或自然因素导致的减损问题,一直是困扰着种植者的难题,为了规范燕麦机械化收割作业,减少损失,提升产量与品质,我国在2024年正式发布了《燕麦机收减损作业技术规范》(DB15/T 3303-2024),本文将对此规范进行详尽的解读。
《燕麦机收减损作业技术规范》的主要内容如下:
适用范围
本规范涵盖了燕麦机收减损作业的整个流程,包括种植、收割、运输和加工等环节。
术语和定义
(1)燕麦机收减损:是指在燕麦收割过程中,由于机械故障、操作失误、自然条件等多种因素导致的燕麦产量与质量的下降。
(2)燕麦收割机:专指用于燕麦收割的机械设备。
技术要求
(1)燕麦种植
燕麦种植应依据当地的气候、土壤条件选择合适的品种,确保其健康生长,加强田间管理,从而提高产量。
(2)燕麦收割
①燕麦收割机应选用与当地种植条件相匹配的型号,以保证收割效果。
②收割时,应调整至适宜的高度,避免对燕麦茎秆造成伤害。
③收割过程中,要确保燕麦籽粒的完整性,以减少损失。
④收割后,应立即进行脱粒、晾晒等后续处理,防止霉变。
(3)运输
①运输过程中,应确保运输工具干燥、清洁,以防霉变。
②避免在运输过程中对燕麦造成挤压、碰撞等损害。
(4)加工
①加工燕麦时,应使用合适的加工设备,确保加工质量。
②加工完成后,应妥善储存,防止受潮、霉变。
作业流程
(1)燕麦种植
①选择适宜的品种;
②加强田间管理;
③收获前进行产量预估。
(2)燕麦收割
①选择合适的收割机;
②确定适宜的收割高度;
③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收割;
④收割后及时进行脱粒、晾晒。
(3)运输
①使用干燥、清洁的运输工具;
②运输过程中注意保护燕麦不受损害。
(4)加工
①选用合适的加工设备;
②加工完成后妥善储存。
《燕麦机收减损作业技术规范》的颁布,为燕麦机械化收割作业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通过严格执行该规范,有望显著降低收割过程中的损失率,提升燕麦的产量与品质,为我国燕麦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坚实保障,这对燕麦种植者、收割机操作人员以及加工企业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让我们携手努力,共同推动我国燕麦产业的繁荣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