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硒食品硒含量新标准DB36/T 566-2017解读,引领健康饮食新潮流

团体标准 601
《DB36/T 566-2017》是我国最新富硒食品硒含量分类标准,旨在规范硒含量检测,促进健康饮食,该标准为消费者提供科学依据,推动富硒食品行业健康发展,开启健康饮食新篇章。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持续提升,健康饮食观念深入人心,富硒食品作为一种新兴的健康食品,因其富含的硒元素而受到广泛关注,为了规范富硒食品的生产与销售,保障消费者的健康权益,我国正式颁布了DB36/T 566-2017《富硒食品硒含量分类标准》,本文将深入解读该标准,旨在为消费者提供参考,助力健康饮食新篇章的开启。

富硒食品硒含量新标准DB36/T 566-2017解读,引领健康饮食新潮流,富硒食品硒含量新标准DB36/T 566-2017解读,引领健康饮食新潮流,2,消费者权益,测定方法,第1张

标准背景

硒,作为一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具备抗氧化、增强免疫力、预防癌症等多种生理功能,近年来,我国富硒食品市场迅速崛起,但也随之暴露出一些问题,如硒含量不稳定、虚假宣传等,为规范富硒食品市场,保障消费者权益,我国于2017年发布了DB36/T 566-2017《富硒食品硒含量分类标准》。

DB36/T 566-2017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定义:标准明确了富硒食品的定义,即富含硒元素的食品。
  2. 分类:根据硒含量,将富硒食品分为三个等级:高硒食品、中硒食品和低硒食品。
    • 高硒食品:硒含量≥0.5mg/kg;
    • 中硒食品:硒含量在0.1mg/kg至0.5mg/kg之间;
    • 低硒食品:硒含量≤0.1mg/kg。
  3. 方法:标准规定了富硒食品硒含量的测定方法,包括荧光光度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等。
  4. 标签标识:标准要求富硒食品标签上必须标明硒含量等级,以便消费者识别。
  5. 质量要求:标准对富硒食品的质量提出了要求,包括原料、生产过程、包装、储存和运输等方面的规定。

标准意义

DB36/T 566-2017《富硒食品硒含量分类标准》的实施具有以下意义:

  1. 规范市场:标准为富硒食品市场提供了分类标准,有助于打击虚假宣传和不合格产品,规范市场秩序。
  2. 保障消费者权益:标准明确了富硒食品的硒含量等级,消费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合适的富硒食品,保障自身健康。
  3. 促进产业发展:标准有助于提高富硒食品产业的整体水平,推动产业健康发展。
  4. 提高产品质量:标准对富硒食品的质量提出了要求,有助于提高产品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

在DB36/T 566-2017《富硒食品硒含量分类标准》的有力推动下,我国富硒食品市场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未来,消费者在选购富硒食品时,可参考此标准,选择适合自己的产品;富硒食品产业也应积极适应标准要求,提高产品质量,为消费者提供更健康、更安全的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