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建筑节水新标准解读,DB52/T 725-2019 第1号修改单详解
DB52/T 725-2019《用水定额(第1号修改单)》对绿色建筑节水标准进行更新,强调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引入更严格的节水指标,旨在推动建筑行业绿色发展,降低水资源消耗。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和城市化步伐的加速,水资源短缺的问题愈发凸显,为响应绿色建筑的发展需求,提升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我国在2019年正式发布了《用水定额》(DB52/T 725-2019,以下简称“原标准”),为了进一步完善标准体系,适应新时代绿色建筑的发展要求,2023年,我国又发布了《用水定额》(第1号修改单,以下简称“修改单”),本文将深入解读这一修改单,为相关企业和政府部门提供有益的参考。
修改单主要内容
适用范围
修改单明确了原标准的适用范围,包括新建、改建、扩建的居住建筑、公共建筑、工业建筑等,全面覆盖了建筑用水的各个方面。
用水定额调整
修改单对原标准中的用水定额进行了优化调整,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 降低居民生活用水定额:针对居民生活用水,修改单适当降低了用水定额,旨在鼓励居民节约用水。
- 提高公共建筑用水定额:针对公共建筑,修改单适当提高了用水定额,以适应公共建筑用水需求的变化。
- 调整工业建筑用水定额:针对工业建筑,修改单根据不同行业的特点,对用水定额进行了调整,以促进工业节水。
节水措施
修改单强调了节水措施的重要性,并要求在设计、施工等环节采取以下措施:
- 优化建筑设计:在设计阶段,充分考虑节水要求,采用节水型设备和器具,提升建筑节水效率。
- 加强施工管理: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执行节水规定,确保节水设施的正常运行。
- 强化管理:建立健全节水管理制度,加强用水监测,提高用水效率。
监测与评价
修改单要求建立用水监测与评价体系,对建筑用水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和评价,以确保节水目标的实现。
修改单实施意义
- 推动绿色建筑发展:修改单的实施有助于提高建筑用水效率,降低建筑能耗,从而推动绿色建筑的发展。
- 保障水资源安全:通过节水措施的实施,有助于缓解水资源短缺问题,保障水资源安全。
- 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修改单的实施将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促使高耗水行业向节水型产业转型。
- 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通过调整居民和公共建筑用水定额,有助于提升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
《用水定额》(第1号修改单)的发布,为我国绿色建筑节水提供了新的标准,相关企业和部门应高度重视修改单的实施,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建筑用水效率,为我国绿色建筑发展贡献力量。
修改单具体内容
以下为修改单中的具体用水定额调整内容:
- 居民住宅用水定额:0.12L/(人·d)
- 公共租赁住房用水定额:0.15L/(人·d)
- 办公楼用水定额:0.15L/(m²·d)
- 商业体用水定额:0.20L/(m²·d)
- 学校用水定额:0/(m²·d)
- 医院用水定额:0.20L/(m²·d)
- 钢铁行业用水定额:1.0m³/(t·d)
- 化工行业用水定额:5.0m³/(t·d)
- 纺织行业用水定额:2.0m³/(t·d)
- 造纸行业用水定额:10.0m³/(t·d)
修改单还要求在设计、施工等环节采取以下节水措施:
- 采用节水型设备、器具,提高建筑节水效率。
- 加强施工管理,确保节水设施的正常运行。
- 建立健全节水管理制度,加强用水监测,提高用水效率。
- 推广节水新技术、新产品,提升节水水平。
DB52/T 725-2019《用水定额》(第1号修改单)的实施,将为我国绿色建筑节水工作注入新的活力,助力我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