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山黄芪仿野生栽培新标准,DB14/T 1155-2025 绿色种植助力产业升级

团体标准 601
《DB14/T 1155-2025 恒山黄芪仿野生栽培技术规程》发布,引领黄芪产业绿色种植新篇章,采用仿野生技术规程,提高黄芪品质,推动产业可持续发展。

随着我国中医药事业的蓬勃兴盛,中药材的需求量逐年攀升,黄芪,作为一味承载着补气固表、利水消肿等多重功效的传统中药材,其市场需求愈发旺盛,为了提升黄芪的产量与品质,满足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确保中药材的安全与有效性,我国精心制定了《恒山黄芪仿野生栽培技术规程》(DB14/T 1155-2025),本文将深入剖析该规程的背景、内容及其实施的重要意义。

恒山黄芪仿野生栽培新标准,DB14/T 1155-2025 绿色种植助力产业升级,恒山黄芪仿野生栽培新标准,DB14/T 1155-2025 绿色种植助力产业升级,2,技术规程,栽培技术,第1张

规程背景

黄芪,这一北方地区分布广泛的宝贵中药材,以其卓越的品质和显著的药效而著称,由于过度采挖及生态环境的恶化,野生黄芪资源日渐稀缺,市场供应紧张,为应对这一挑战,我国推出了《恒山黄芪仿野生栽培技术规程》,旨在通过科学、规范的栽培技术,提升黄芪的产量与品质,推动黄芪产业的可持续进步。

  1. 选地与整地:规程强调选择排水良好、土壤肥沃、pH值适宜的沙壤土或壤土进行黄芪栽培,整地前需进行深度不少于30厘米的深耕,以优化土壤结构,提升土壤肥力。

  2. 种子处理:黄芪种子需经过筛选、消毒、催芽等处理,以提高发芽率和出苗率。

  3. 栽植密度:根据黄芪的生长特性和土壤条件,规程推荐每亩栽植1.5万株左右。

  4. 水肥管理:黄芪喜湿润环境,生长期间需保持土壤湿润,施肥应依据土壤肥力和黄芪生长阶段合理施用,以氮、磷、钾为主,适量施用微肥。

  5. 病虫害防治:针对黄芪易受病虫害侵袭的特点,规程要求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如合理轮作、清洁田园、药剂防治等。

  6. 采收与加工:黄芪生长周期一般为2-3年,采收宜在秋季进行,采收后需进行晾晒、去杂、筛选等加工处理。

实施意义

  1. 提升黄芪产量与质量:通过规范化的栽培技术,提高黄芪的产量和品质,满足市场需求。

  2. 保护生态环境:仿野生栽培技术有助于减少对野生黄芪资源的采挖,保护生态环境。

  3. 促进黄芪产业可持续发展:规程的实施有助于推动黄芪产业的健康发展,提升产业效益。

  4. 增加农民收入:黄芪栽培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规程的实施有助于提高农民收入。

《恒山黄芪仿野生栽培技术规程》的制定与实施,对于提升黄芪产量与品质、保护生态环境、推动黄芪产业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意义,在未来的工作中,相关部门和单位应积极推广和应用该规程,为我国黄芪产业的繁荣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