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灵菇日光温室栽培技术规程要点解析
《DB14/T 1157-2025食用菌日光温室栽培技术规程》针对白灵菇栽培,提供了详细的操作要点,规程涵盖了日光温室建设、菌种选择、接种培养、温度湿度管理等关键环节,旨在提高白灵菇的产量和质量,确保栽培过程的科学性和高效性。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对于绿色、健康、营养食品的需求日益旺盛,食用菌产业迎来了飞速发展,白灵菇凭借其丰富的营养和鲜美的口感,深受消费者喜爱,为了规范白灵菇日光温室栽培技术,提升白灵菇的产量与品质,我国正式发布了DB14/T 1157-2025《食用菌日光温室栽培技术规程》,本文将深入解析该规程中的白灵菇栽培关键要点。
白灵菇日光温室栽培技术规程要点
选址与建设
- 选址要求:选择地势平坦、排水顺畅、交通便利、光照充足的场地进行建设。
- 温室建设:日光温室采用钢架结构,跨度宜在8-12米之间,脊高保持在2.8-3.5米,温室长度需根据具体场地情况确定,内部需配备通风口、遮阳网等设施。
栽培品种与菌种
- 品种选择:应挑选优质、高产、抗病性强、适应能力好的白灵菇品种。
- 菌种选择:采用纯度高、生长势旺盛的菌种,如白灵菇A、B、C等系列。
栽培季节与时间
- 栽培季节:白灵菇日光温室栽培适合在春、夏、秋三季进行。
- 具体时间:春季栽培时间一般为3-5月,夏季为6-8月,秋季为9-11月。
栽培基质与处理
- 基质选择:选用腐熟的锯末、棉籽壳、麦秆等有机物质作为栽培基质。
- 基质处理:将基质充分混合均匀,调节pH值至6.5-7.0,并进行消毒处理。
栽培方法
- 播种:将菌种均匀撒在处理好的基质上,覆盖1-2厘米厚的基质。
- 发菌:保持温室温度在18-25℃,湿度在60%-70%,每天通风1-2次,持续约20-30天。
- 覆土:发菌结束后,将菌丝体覆盖1-2厘米厚的基质,进行覆土。
- 出菇管理:保持温室温度在10-15℃,湿度在85%-95%,每天通风1-2次,根据菇蕾生长情况适时喷水。
病虫害防治
- 病害防治:日光温室栽培过程中,常见的病害有根腐病、炭疽病等,防治方法包括加强温室通风、降低湿度,及时清除病菇,使用生物农药或化学农药进行防治。
- 虫害防治:常见的虫害有菇蚊、菇蝇等,防治方法包括加强温室卫生管理,使用物理方法(如黄板、诱虫灯)和生物农药进行防治。
采收与加工
- 采收:白灵菇成熟后,及时采收,以免影响品质。
- 加工:对采收的白灵菇进行清洗、切片、晾晒等加工处理,以延长保质期。
DB14/T 1157-2025《食用菌日光温室栽培技术规程》为白灵菇日光温室栽培提供了科学、规范的指导,遵循规程中的栽培要点,可以有效提升白灵菇的产量与品质,为消费者提供优质、健康的食用菌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