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脱毒原原种离地苗床生产技术规范,DB61/T 1956-2025——引领种业安全与产业发展的关键指南
《DB61/T 1956-2025 马铃薯脱毒原原种离地苗床生产技术规范》为保障马铃薯种业安全与产业发展提供重要指导,规范马铃薯脱毒原原种离地苗床生产技术,确保马铃薯种业健康发展。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步伐的加快,马铃薯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和饲料作物,其种植面积和产量持续增长,马铃薯种业作为马铃薯产业的基础,其质量直接关系到马铃薯的产量和品质,为了提升马铃薯种业的整体水平,确保马铃薯种源的安全稳定供应,我国制定了《DB61/T 1956-2025 马铃薯脱毒原原种离地苗床生产技术规范》,本文将围绕这一技术规范,深入探讨马铃薯脱毒原原种离地苗床生产的关键技术和注意事项。
《DB61/T 1956-2025 马铃薯脱毒原原种离地苗床生产技术规范》是我国马铃薯种业生产的重要技术标准,旨在规范马铃薯脱毒原原种离地苗床的生产流程,提升马铃薯种源质量,保障马铃薯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马铃薯脱毒原原种离地苗床生产技术要点
选地与整地
选择地势高燥、排水便利、土壤肥沃、有机质含量丰富的地块作为苗床,在整地前,需彻底清除杂草、杂物,深翻土壤,确保土壤松软、细碎。
处理
选用优质脱毒马铃薯原原种,按照规范要求进行处理,包括消毒、切块、催芽等步骤,以提高发芽率和出苗率。
苗床搭建
根据地形和规模搭建离地苗床,床面要求平整、排水良好,苗床高度以20-30厘米为宜,床宽1-1.2米,床间距0.5-0.8米。
苗床施肥
苗床施肥应以有机肥为主,配合适量氮、磷、钾肥,施肥量根据土壤肥力和马铃薯品种确定,一般每平方米施用有机肥3000-5000千克,氮肥50-100千克,磷肥50-100千克,钾肥50-100千克。
播种
将处理好的种子均匀撒播在苗床上,覆盖一层细土,厚度约1厘米,播种时间一般在春季,温度适宜时进行。
苗床管理
播种后,保持苗床湿润,适时浇水,防止土壤板结,定期检查苗床,发现病虫害及时防治,当幼苗长到3-4片叶时,进行间苗,每平方米保留50-60株。
苗床移栽
当幼苗长到5-6片叶时,进行移栽,移栽前,提前准备好移栽地块,确保土壤湿润,移栽时,尽量减少对幼苗的损伤,提高移栽成活率。
注意事项
- 严格遵循技术规范,确保生产过程符合标准要求。
- 选择优质脱毒马铃薯原原种,保证种源质量。
- 加强苗床管理,及时防治病虫害,提高幼苗成活率。
- 移栽时,注意保护幼苗,提高移栽成活率。
- 加强生产过程中的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种植技术水平。
《DB61/T 1956-2025 马铃薯脱毒原原种离地苗床生产技术规范》对于提高马铃薯种业生产水平、保障马铃薯种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在实际生产中,应严格遵循技术规范,不断提高马铃薯脱毒原原种离地苗床生产质量,为马铃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