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6/T 864-2015 无公害茶叶生产技术规程解读,引领绿色茶叶产业新里程

团体标准 604
本文深入解析了DB36/T 864-2015无公害茶叶生产技术规程,探讨了其如何引领茶叶产业绿色发展,规程从种植、加工、包装等方面规范生产,确保茶叶品质与安全,助力我国茶叶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

茶叶,作为中国历史悠久的文化饮品,一直以来都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近年来茶叶市场却暴露出诸多问题,诸如农药残留、重金属污染等,这些问题严重威胁着消费者的健康,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国于2015年正式颁布了《DB36/T 864-2015 无公害茶叶生产技术规程》,旨在规范茶叶生产,提升茶叶品质,保障消费者权益,本文将深入剖析这一规程,以期为我国茶叶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DB36/T 864-2015 无公害茶叶生产技术规程解读,引领绿色茶叶产业新里程,DB36/T 864-2015 无公害茶叶生产技术规程解读,引领绿色茶叶产业新里程,技术规程,消费者权益,第1张

《DB36/T 864-2015 无公害茶叶生产技术规程》概述

《DB36/T 864-2015 无公害茶叶生产技术规程》是我国首个针对无公害茶叶生产的规范性文件,自2015年起正式实施,该规程涵盖了无公害茶叶生产的各个环节,包括产地环境、生产管理、加工、包装、运输和销售等。

产地环境

产地环境是茶叶生产的基础,直接关系到茶叶的品质,根据《DB36/T 864-2015》的规定,无公害茶叶产地应选择生态环境良好、无污染、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地区,并对产地环境进行严格监测,确保茶叶在整个生长过程中不受污染。

生产管理

生产管理是茶叶生产过程中的关键环节,根据《DB36/T 864-2015》的规定,无公害茶叶生产应遵循以下原则:

  1. 合理施肥:选用有机肥料和生物肥料,减少化肥使用,降低农药残留。
  2. 科学用药:严格按照农药使用规定,合理选用农药,控制农药残留。
  3. 病虫害防治:采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方法,减少化学农药使用。
  4. 合理采摘:采摘标准严格,确保茶叶品质。

加工

茶叶加工是影响茶叶品质的关键环节,根据《DB36/T 864-2015》的规定,无公害茶叶加工应遵循以下原则:

  1. 选用优质原料:选用符合标准的茶叶原料,确保茶叶品质。
  2. 控制加工工艺:严格控制加工工艺,确保茶叶品质。
  3. 清洁卫生:保持加工场所清洁卫生,防止污染。

包装、运输和销售

包装、运输和销售是茶叶生产过程的最后环节,根据《DB36/T 864-2015》的规定,无公害茶叶应采用符合国家标准的包装材料,确保茶叶在运输和销售过程中不受污染。

《DB36/T 864-2015 无公害茶叶生产技术规程》的意义

  1. 提高茶叶品质:通过规范茶叶生产,降低农药残留、重金属污染等,提高茶叶品质。
  2. 保障消费者权益:规范茶叶生产,让消费者喝上放心茶,保障消费者权益。
  3. 促进茶叶产业可持续发展:无公害茶叶生产有助于推动茶叶产业向绿色、可持续发展方向转型。

《DB36/T 864-2015 无公害茶叶生产技术规程》的颁布与实施,为我国茶叶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这一规程,推动茶叶产业向绿色、可持续发展方向转型,为消费者提供更多优质、健康的茶叶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