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403/T 250-2022 冷链食品标签智能识别技术应用规范解析及市场展望

团体标准 603
《DB4403/T 250-2022》规范解读了冷链食品标签智能识别技术的应用,旨在提高冷链食品安全管理水平,该技术通过智能识别标签,实现食品追溯与监控,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有助于提升冷链物流效率和食品安全保障。

随着我国冷链物流行业的迅猛发展,冷链食品的市场份额亦持续增长,为切实保障消费者权益,提升食品安全水平,我国在2022年正式发布了《DB4403/T 250-2022 冷链食品标签智能识别技术应用规范》(以下简称《规范》),本文将深入解读该《规范》,并展望其在实际应用中的广阔前景。

DB4403/T 250-2022 冷链食品标签智能识别技术应用规范解析及市场展望,DB4403/T 250-2022 冷链食品标签智能识别技术应用规范解析及市场展望,2022,食品安全,消费者权益,第1张

《DB4403/T 250-2022 规范概述》

《DB4403/T 250-2022 冷链食品标签智能识别技术应用规范》是我国首部针对冷链食品标签智能识别技术的应用规范,它明确了冷链食品标签智能识别技术的定义、应用场景、技术要求、检测方法等内容,旨在引领我国冷链食品行业向智能化、规范化方向迈进。

定义

《规范》对冷链食品标签智能识别技术进行了明确定义:通过计算机视觉、图像处理、模式识别等技术,对冷链食品标签进行自动识别、分类、分析和处理的技术。

应用场景

《规范》指出,冷链食品标签智能识别技术可在以下场景中发挥重要作用:

  1. 冷链食品入境通关时的快速识别与分类;
  2. 冷链食品在仓储、运输、销售等环节的智能化管理;
  3. 消费者对冷链食品的溯源查询。

技术要求

《规范》对冷链食品标签智能识别技术提出了以下具体要求:

  1. 识别准确率:≥95%;
  2. 识别速度:≤1秒/标签;
  3. 抗干扰能力:适应不同光照、角度、背景等条件;
  4. 可扩展性:支持多种标签格式和识别算法。

检测方法

《规范》规定了冷链食品标签智能识别技术的检测方法,包括:

  1. 性能:识别准确率、识别速度、抗干扰能力等指标;
  2. 稳定性:在长时间运行下的稳定性;
  3. 安全性:在遭受恶意攻击时的安全性。

规范应用前景

提高食品安全水平

《规范》的实施将有助于提升冷链食品的安全水平,确保食品安全,通过智能识别技术,相关部门可以快速识别不合格产品,及时采取措施,降低食品安全风险。

促进冷链物流行业智能化发展

冷链食品标签智能识别技术的应用,将推动冷链物流行业向智能化方向发展,企业可通过智能化手段提高物流效率,降低成本。

方便消费者查询溯源

消费者可利用智能识别技术,快速查询冷链食品的生产、流通等信息,保障自身权益。

增强贸易竞争力

我国冷链食品行业通过引进和应用智能识别技术,提高产品质量和水平,有助于提升我国在市场的竞争力。

《DB4403/T 250-2022 冷链食品标签智能识别技术应用规范》的发布对我国冷链食品行业具有重要意义,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该规范将在实际应用中发挥更大作用,为保障食品安全、促进冷链物流行业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