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1/T 272-2001 挂面卫生标准解析及实施指南

团体标准 602
《DB41/T 272-2001 挂面卫生技术要求解读与应用》为我国挂面行业提供了一套详细的卫生技术标准,从原料、生产过程、包装到销售,全面保障挂面卫生安全,本文解读了该标准的主要内容和应用方法,旨在提高挂面生产企业的卫生管理水平,确保消费者食用安全。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持续提升,挂面作为便捷高效的食品,已逐渐成为众多家庭餐桌上的必备佳品,为确保消费者的健康与权益,我国制定了《挂面卫生技术要求》(DB41/T 272-2001)这一行业标准,本文将深入解读该标准,并探讨其在挂面生产领域的实际应用。

DB41/T 272-2001 挂面卫生标准解析及实施指南,DB41/T 272-2001 挂面卫生标准解析及实施指南,食品安全,质量管理,第1张

《挂面卫生技术要求》标准概述

《挂面卫生技术要求》(DB41/T 272-2001)是根据我国《食品安全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制定的,旨在规范挂面生产企业的生产流程,确保挂面产品的卫生质量,从而保障消费者的身体健康,该标准涵盖了挂面生产过程中的卫生要求、产品标准、检验方法等多个方面。

挂面卫生技术要求解读

原料要求

挂面生产的主要原料包括小麦粉、水、盐等,根据DB41/T 272-2001标准,原料必须符合国家相关标准,严禁使用变质、污染或含有害物质的原料。

生产过程卫生要求

  1. 生产环境:挂面生产企业应具备符合卫生要求的厂房、设备、工具等,生产过程中需保持清洁、卫生。
  2. 人员卫生:生产人员应定期进行健康检查,确保身体健康,操作过程中,应穿戴工作服、手套等防护用品。
  3. 原料处理:原料在进入生产线前,应进行严格筛选,去除杂质、破损等不合格原料。
  4. 生产设备:生产设备应定期清洗、消毒,防止交叉污染。

产品指标

  1. 感官指标:挂面应色泽均匀,无异味、霉变、异味等现象。
  2. 理化指标:挂面水分含量应控制在12%-15%,蛋白质含量应≥10%,灰分含量应≤1.5%。
  3. 微生物指标:挂面中不得检出致病菌,大肠菌群数应≤30个/g,金葡萄球菌数应≤5个/g。

检验方法

挂面卫生技术要求中的各项指标均需通过实验室检验,检验方法包括感官检验、理化检验和微生物检验等。

挂面卫生技术要求在应用中的注意事项

  1. 企业应严格按照DB41/T 272-2001标准组织生产,确保产品质量。
  2. 加强对生产过程的监控,确保卫生要求得到有效执行。
  3. 定期对生产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卫生意识和操作技能。
  4. 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及时了解行业动态和法规要求。
  5. 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确保产品质量稳定。

《挂面卫生技术要求》(DB41/T 272-2001)对于保障挂面产品质量和消费者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挂面生产企业应认真贯彻执行该标准,不断提升产品质量,为消费者提供安全、健康的食品,政府部门应加强对挂面行业的监管,确保行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