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与应用,DB51/T 2914-2022 精制川茶扁形绿茶加工工艺技术规程

团体标准 601
《DB51/T 2914-2022 精制川茶扁形绿茶加工工艺技术规程解读与应用》详细介绍了川茶扁形绿茶的加工工艺,包括原料选择、加工流程、质量控制等,规程旨在提升川茶品质,促进茶叶产业发展。

随着我国茶叶产业的蓬勃兴起,川茶凭借其独特的品质与风味,在国内外市场上赢得了极高的声誉,为了进一步规范川茶扁形绿茶的加工工艺,提升产品质量,保障消费者权益,我国正式颁布了《DB51/T 2914-2022 精制川茶扁形绿茶加工工艺技术规程》,本文将深入解读该规程,并探讨其在实际生产中的广泛应用。

解析与应用,DB51/T 2914-2022 精制川茶扁形绿茶加工工艺技术规程,解析与应用,DB51/T 2914-2022 精制川茶扁形绿茶加工工艺技术规程,2022,技术规程,消费者权益,第1张

《DB51/T 2914-2022 精制川茶扁形绿茶加工工艺技术规程》由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旨在规范川茶扁形绿茶的加工工艺,提升产品质量,维护消费者权益,该规程适用于省内所有生产、加工、销售扁形绿茶的企业。

规程主要内容

定义与术语

规程对川茶扁形绿茶的定义进行了明确,并对鲜叶、摊青、杀青、揉捻、干燥等相关术语进行了详细解释。

原料要求

规程对原料的产地、品种、采摘标准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确保原料的优质性。

加工工艺流程

规程详细规定了川茶扁形绿茶的加工工艺流程,包括鲜叶处理、摊青、杀青、揉捻、干燥、筛分、包装等环节。

  1. 鲜叶处理:鲜叶采摘后,应尽快进行摊青,摊青时间不宜过长,以保持鲜叶的新鲜度。
  2. 摊青:将鲜叶均匀摊放在竹筛或塑料筛上,厚度约为2-3厘米,摊青时间一般为2-4小时。
  3. 杀青:采用高温快速杀青,使鲜叶失水,酶的活性降低,防止氧化,杀青温度为200-220℃,时间为2-3分钟。
  4. 揉捻:将杀青后的茶叶进行揉捻,使其形成扁形,揉捻时间一般为10-15分钟。
  5. 干燥:将揉捻后的茶叶进行干燥,温度为60-80℃,干燥时间为2-3小时。
  6. 筛分:将干燥后的茶叶进行筛分,去除碎片和杂质。
  7. 包装:将筛分后的茶叶进行包装,确保茶叶的卫生和品质。

质量要求

规程对川茶扁形绿茶的质量提出了具体要求,包括外观、香气、滋味、汤色、净度等指标。

检验方法

规程规定了川茶扁形绿茶的检验方法,包括感官检验和理化检验。

规程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

  1. 提高产品质量:通过严格执行《DB51/T 2914-2022 精制川茶扁形绿茶加工工艺技术规程》,企业可以确保茶叶的加工质量,提高产品竞争力。
  2. 保障消费者权益:规程的实施有助于规范市场秩序,保障消费者权益,提升消费者对川茶扁形绿茶的信任度。
  3. 推动产业升级:规程的制定和实施,有助于推动川茶产业向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方向发展,提升川茶产业的整体水平。

《DB51/T 2914-2022 精制川茶扁形绿茶加工工艺技术规程》的发布,为川茶扁形绿茶的加工提供了规范和指导,企业应认真执行规程,提高产品质量,为消费者提供优质茶叶,推动川茶产业的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