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4/T 2106-2022,棘胸蛙养殖技术规程,助力产业升级

团体标准 602
《DB34/T 2106-2022 棘胸蛙养殖技术规程》发布,旨在提升棘胸蛙养殖水平,推动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为养殖户提供科学指导,保障棘胸蛙养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随着我国经济的蓬勃增长,养殖业在农业产业结构中的比重日益攀升,棘胸蛙,这一富含经济价值的两栖生物,近年来在我国养殖市场上崭露头角,为了促进棘胸蛙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规范养殖技术,提升养殖效益,我国正式颁布了《棘胸蛙养殖技术规程》(DB34/T 2106-2022),本文将围绕这一规程,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解读。

DB34/T 2106-2022,棘胸蛙养殖技术规程,助力产业升级,DB34/T 2106-2022,棘胸蛙养殖技术规程,助力产业升级,2022,技术规程,高质量发展,第1张

《棘胸蛙养殖技术规程》(DB34/T 2106-2022)是我国首个针对棘胸蛙养殖的省级地方标准,由安徽省农业农村厅主导制定,该规程旨在规范棘胸蛙养殖的生产流程,提升养殖技术水准,保障棘胸蛙产品的质量和安全,助力棘胸蛙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养殖环境

  1. 场地选择:养殖场地需选择交通便利、水源丰富、水质优良、地势平坦的区域,场地面积需根据养殖规模来定,通常每亩可养殖棘胸蛙1000-1500只。
  2. 水源:养殖用水应选用无污染、清澈、无色、无味的地下水或山泉水,水质需符合《淡水养殖水质标准》。
  3. 水质管理:养殖过程中,应定期检测水质,确保水质稳定,一旦发现水质异常,应立即采取相应措施,如更换水源或增加增氧设备。

种苗选择与放养

  1. 种苗选择:应选择健康、无病虫害、活力充沛的棘胸蛙种苗,种苗规格通常为每千克50-100只。
  2. 放养密度:根据养殖场地的水质、气候等因素,合理确定放养密度,一般每平方米可放养棘胸蛙10-15只。
  3. 放养时间:春季和秋季是棘胸蛙放养的最佳时期,此时气候适宜,有利于种苗成活和生长。

饲养管理

  1. 饲料:棘胸蛙饲料应以天然饲料为主,如小虾、昆虫等,人工饲料应选用营养全面、易消化的颗粒饲料。
  2. 饲喂方法:根据棘胸蛙的生长阶段和摄食习性,合理调整饲料种类和投喂量,通常每天投喂2-3次,投喂量以棘胸蛙在30分钟内吃完为宜。
  3. 水温管理:棘胸蛙生长适宜水温为20-30℃,当水温低于15℃或高于35℃时,应采取相应措施,如搭建遮阳设施、增加增氧设备等。

病害防治

  1. 预防为主:养殖过程中,应注重预防,定期进行水质检测、消毒和杀虫。
  2. 治疗原则:一旦发现棘胸蛙患病,应立即隔离治疗,避免病情扩散,治疗过程中,应选用高效、低毒、安全的药物。

采收与加工

  1. 采收时间:棘胸蛙生长至体重150-200克时,即可进行采收。
  2. 加工方法:棘胸蛙加工可选用蒸、煮、炒、炖等多种方式,以保持其鲜美口感。

《棘胸蛙养殖技术规程》(DB34/T 2106-2022)的发布,为我国棘胸蛙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各养殖户和相关部门应认真贯彻落实规程要求,不断提升养殖技术水平,推动棘胸蛙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