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2/T 828-2012,引领猪业可持续发展,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解析

团体标准 602
《DB42/T 828-2012 集约化规模猪场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是我国推动猪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文件,旨在通过标准化生产技术,提高猪场管理效率,保障食品安全,促进猪业健康发展。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猪肉消费需求持续增长,传统的养猪模式在生产效率上存在不足,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凸显,为提升猪场生产水平,确保猪肉质量安全,我国制定了《集约化规模猪场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DB42/T 828-2012),本文将围绕该规程展开论述,探讨其在推动我国猪业可持续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

DB42/T 828-2012规程概述

DB42/T 828-2012规程是我国首个针对集约化规模猪场标准化生产的技术规程,于2012年正式发布,该规程涵盖了以下关键内容:

  1. 规范猪场建设与布局:对猪场建设的基本要求、选址、设计、施工等方面制定了严格的标准。
  2. 饲料生产与使用:明确了饲料生产、采购、储存、使用等环节的标准,确保饲料质量。
  3. 猪只养殖管理:对猪只养殖过程中的饲养、防疫、用药、废弃物处理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
  4. 猪场环境保护:强调猪场在生产过程中应注重环境保护,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污染。
  5. 质量安全管理:规范了猪只养殖、屠宰、加工、销售等环节的质量安全管理

规程对猪业可持续发展的推动作用

  1. 提升生产效率:规程对猪场建设、饲料生产、养殖管理等方面提出了标准化要求,有助于提高猪场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2. 保障猪肉质量安全:规程对饲料、养殖、屠宰等环节的质量安全管理提出了具体要求,有利于保障猪肉质量安全,满足消费者需求。
  3. 减少环境污染:规程强调猪场在生产过程中应注重环境保护,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污染物排放,有助于实现猪业可持续发展。
  4. 促进产业升级:规程的实施将推动猪业从传统养殖向现代化、集约化方向发展,有助于产业升级。
  5. 提高农民收入: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的实施,将提高猪场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从而提高农民收入。

DB42/T 828-2012《集约化规模猪场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是我国猪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该规程的实施将对我国猪业可持续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各级政府、企业和广大养殖户应共同努力,推动规程的贯彻落实,为我国猪业繁荣做出贡献,在新时代背景下,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规程,推动我国猪业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