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2/T 1436-2018,虾蟹鳜池塘生态养殖技术规程,推动渔业绿色可持续发展
《DB42/T 1436-2018 虾蟹鳜池塘生态养殖技术规程》旨在通过科学养殖技术,促进虾蟹鳜池塘生态养殖,实现渔业可持续发展,规程详细阐述了养殖技术要点,为养殖户提供科学指导,助力渔业产业升级。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持续提升,水产品在民众饮食中的地位日益凸显,虾蟹鳜等水产品作为我国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养殖技术的研发与普及显得尤为关键,DB42/T 1436-2018《虾蟹鳜池塘生态养殖技术规程》作为我国渔业标准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将围绕其背景、内容、实施意义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背景
近年来,我国虾蟹鳜养殖业发展势头强劲,同时也面临着养殖环境恶化、病害频发、资源过度开发等挑战,为提升虾蟹鳜养殖效益,确保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我国于2018年正式发布了DB42/T 1436-2018《虾蟹鳜池塘生态养殖技术规程》。
养殖环境
- 场地选择:选择水源充足、水质优良、交通便利的场地进行养殖。
- 池塘建设:池塘面积宜为0.5-2公顷,水深1.5-2.5米,底质以沙质或泥沙质为宜。
- 水质管理:保持水质清新,溶解氧含量需在5mg/L以上,氨氮、亚盐氮等指标需符合国家标准。
养殖品种
- 苗种选择:选用优质虾蟹鳜苗种,确保苗种来源可靠、生长速度快、抗病力强。
- 品种搭配:合理搭配养殖品种,如虾蟹鳜混养、虾蟹混养等,以提升养殖效益。
养殖技术
- 放养密度:根据池塘条件、品种特性和市场需求,合理确定放养密度。
- 饲料投喂:选用优质饲料,科学搭配营养成分,控制投喂量,避免过量投喂。
- 水质调控:定期监测水质,根据水质变化调整养殖策略,如增氧、换水等。
- 病害防治: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加强病害监测,及时发现并处理病害。
采收与加工
- 采收:根据市场需求和产品规格,适时采收。
- 加工:采用先进加工技术,提高产品品质,延长产品货架期。
实施意义
- 提高养殖效益:通过科学养殖,降低养殖成本,提升虾蟹鳜产量和品质,增加养殖户收入。
- 保障水产品质量安全:规范养殖技术,减少病害发生,提高水产品质量安全。
- 促进渔业可持续发展: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实现渔业可持续发展。
- 推广应用:DB42/T 1436-2018《虾蟹鳜池塘生态养殖技术规程》为我国虾蟹鳜养殖业提供了科学依据,有助于提高养殖技术水平,推动渔业现代化。
DB42/T 1436-2018《虾蟹鳜池塘生态养殖技术规程》的实施对我国虾蟹鳜养殖业具有重要意义,各级渔业管理部门和养殖户应积极推广应用该规程,提高养殖效益,保障水产品质量安全,促进渔业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