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属动物屠宰检疫规程(DB21/T 2088-2013),食品安全与公共卫生双重保障
《DB21/T 2088-2013 马属动物屠宰检疫规程》旨在保障食品安全和公共卫生,通过规范马属动物屠宰检疫流程,确保屠宰过程符合卫生标准,从源头上预防疾病传播,维护消费者健康。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持续提升,公众对食品安全和公共卫生的关注度不断攀升,马属动物作为我国重要的肉食资源之一,其屠宰检疫工作显得尤为关键,为规范马属动物屠宰检疫流程,保障食品安全和公共卫生,我国于2013年正式颁布了《马属动物屠宰检疫规程》(DB21/T 2088-2013),本文将深入解析该规程的详细内容。
规程背景
近年来,我国马属动物养殖业蓬勃发展,市场规模持续扩大,由于监管力度不足、屠宰检疫环节存在漏洞等问题,部分不合格的马属动物产品流入市场,严重威胁消费者健康和公共卫生安全,为解决这一问题,我国相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马属动物屠宰检疫规程》便是其中之一。
适用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马、骡、驴等马属动物的屠宰检疫工作。
检疫机构
屠宰检疫工作由各级动物卫生机构负责,具体包括:
- 动物卫生机构:负责对屠宰场、加工企业等屠宰环节进行监管,确保屠宰检疫工作符合规程要求。
- 兽医卫生检疫站:负责对马属动物进行屠宰检疫,对不合格产品进行无害化处理。
检疫流程
- 检疫申报:屠宰场、加工企业在屠宰前,应向当地动物卫生机构申报检疫。
- 检疫:检疫人员对马属动物进行检疫,包括外貌、健康状况、临床检验等。
- 实验室检验:对检疫中发现疑似疫病的马属动物,送实验室进行进一步检验。
- 检疫结论:根据检疫和实验室检验结果,对马属动物进行合格或不合格的判定。
不合格马属动物处理
- 隔离:对不合格马属动物进行隔离,防止疫病传播。
- 无害化处理:对不合格马属动物进行无害化处理,确保不会对环境和公共卫生造成危害。
检疫记录
检疫机构应建立完善的检疫记录制度,包括检疫时间、检疫人员、检疫结果等,确保追溯和监管。
规程实施
- 加强宣传培训:各级动物卫生机构应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屠宰场、加工企业等对屠宰检疫工作的重视程度,加强对检疫人员的培训,提高其业务水平。
- 完善机制:动物卫生机构应加强对屠宰场、加工企业等屠宰环节的监管,确保屠宰检疫工作符合规程要求。
- 严格执法:对违反本规程的行为,依法进行查处,确保食品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
《马属动物屠宰检疫规程》的实施,为我国马属动物屠宰检疫工作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通过加强宣传培训、完善机制、严格执法等措施,有助于提高马属动物屠宰检疫水平,保障食品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应继续完善相关政策措施,确保我国马属动物屠宰检疫工作取得更好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