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23/T 3319-2022 黑木耳拱棚地摆栽培技术规程深度解读与应用指导

团体标准 602
本规程详细解析了黑木耳拱棚地摆栽培技术,包括选种、场地选择、搭建拱棚、接种、管理等环节,通过实际应用,有效提高了黑木耳产量和质量,为黑木耳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随着现代农业技术的持续发展,黑木耳因其高蛋白、低脂肪,以及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价值,越来越受到大众的喜爱,为了提升黑木耳的产量与品质,规范其栽培技术,我国在2022年正式颁布了《DB23/T 3319-2022 黑木耳拱棚地摆栽培技术规程》,本文将深入解析该规程,旨在为黑木耳种植者提供实用指导。

DB23/T 3319-2022 黑木耳拱棚地摆栽培技术规程深度解读与应用指导,DB23/T 3319-2022 黑木耳拱棚地摆栽培技术规程深度解读与应用指导,2022,食品安全,技术规程,第1张

《DB23/T 3319-2022 黑木耳拱棚地摆栽培技术规程》是我国首个针对黑木耳拱棚地摆栽培的专业技术规程,旨在规范化黑木耳的生产流程,提升黑木耳的品质与产量,确保消费者饮食安全。

栽培材料与设施

栽培材料

  1. 菌种:挑选适合拱棚地摆栽培的黑木耳优质品种,如‘黑木耳1号’、‘黑木耳2号’等。
  2. 基质:使用稻草、玉米芯、棉籽壳等天然有机物质作为基质,并确保其pH值维持在5.5-6.5之间。
  3. 消毒剂:使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1%的溶液对栽培材料进行消毒处理。

栽培设施

  1. 拱棚:选用宽度3-4米、长度10-20米的拱棚,内部配备自动喷灌系统,以维持栽培环境的湿润度。
  2. 温湿度控制器:确保拱棚内温度稳定在18-22℃,相对湿度保持在80%-90%。
  3. 通风设施:在拱棚两侧设置通风口,以保证空气流通。

栽培方法

菌种培养

  1. 接种:将消毒后的菌种均匀撒在基质表面,并轻轻压实。
  2. 培养:将菌袋放置于培养室内,保持温度在18-22℃,相对湿度在70%-80%,培养周期为20-25天。

栽培过程

  1. 接种:将培养好的菌袋接种到拱棚内的基床上,菌袋间距控制在15-20厘米。
  2. 喷水:维持拱棚内湿度在80%-90%,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喷水频率。
  3. 通风:晴天时打开拱棚两侧通风口,确保空气流通。
  4. 采收:当黑木耳菌盖展开至直径2-3厘米时即可采收。

病虫害防治

病害防治

  1. 病害:使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进行喷洒。
  2. 炭疽病:使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进行喷洒。

虫害防治

  1. 蚜虫:使用25%乳油1000倍液进行喷洒。
  2. 红蜘蛛:使用5%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进行喷洒。

《DB23/T 3319-2022 黑木耳拱棚地摆栽培技术规程》的发布,为黑木耳的栽培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种植者在生产过程中应严格遵守规程,关注市场动态,适时调整种植结构,以提升经济效益,为我国黑木耳产业的繁荣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