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引领,DB62/T 1662-2022助力绿色食品露地生产技术升级
遵循DB62/T 1662-2022标准,旨在通过规范指导,提升绿色食品露地生产技术,确保生产过程环保、高效,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持续提升,绿色食品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露地蔬菜作为我国重要的蔬菜作物之一,其品质与产量直接关系到广大农民的经济收入和消费者的健康,为了规范露地生产技术,提升产品质量,确保食品安全,我国制定了DB62/T 1662-2022《绿色食品 露地生产技术规程》,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该规程进行详细介绍,以期为我国露地生产提供有益的参考。
《绿色食品 露地生产技术规程》概述
DB62/T 1662-2022《绿色食品 露地生产技术规程》是一部旨在规范露地生产过程、提升产品质量、保障食品安全的规程,该规程对露地生产的产地环境、选用、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产品质量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
规程主要内容
产地环境
(1)产地选择:露地产地应选择土壤肥沃、排水良好、无污染的区域,海拔在500米以下,气候适宜,四季分明。
(2)土壤条件:土壤pH值宜在5.5-7.5之间,有机质含量大于1.5%,全氮含量大于0.1%,速效磷含量大于15毫克/千克,速效钾含量大于100毫克/千克。
(3)环境保护:生产过程中,应采取措施防止农药、化肥等对土壤和地下水的污染。
选用
(1)来源:选用符合国家规定标准的种子,质量应符合GB/T 16715.1《种子质量》的要求。
(2)处理:播种前,对种子进行消毒、浸种等处理,提高发芽率。
栽培技术
(1)播种: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和市场需求,选择适宜的播种期,采用条播或穴播方式,播种深度为2-3厘米。
(2)栽培密度:根据品种特性和土壤条件,合理确定栽培密度,一般行距为50-60厘米,株距为25-30厘米。
(3)浇水施肥:根据生长需求,适时进行浇水施肥,施肥应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保持土壤肥力。
(4)田间管理:及时清除杂草,防止病虫害发生,生长期间,根据植株长势,适时进行整枝、摘心、打杈等操作。
病虫害防治
(1)农业防治:通过合理轮作、深翻土地、清除田间杂草等措施,降低病虫害发生。
(2)物理防治:利用黄板、蓝板、杀虫灯等物理方法,诱虫。
(3)生物防治:利用天敌、微生物等生物方法,抑制病虫害发生。
(4)化学防治:在确保绿色食品生产的前提下,合理使用农药,降低农药残留。
产品质量
(1)外观品质:色泽鲜绿,果实光滑,无病斑、裂痕、畸形等。
(2)内在品质:肉质鲜嫩,口感脆爽,维生素C、矿物质等营养成分含量较高。
(3)农药残留:产品中农药残留应符合GB 276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的要求。
规程意义
DB62/T 1662-2022《绿色食品 露地生产技术规程》为我国露地生产提供了科学的指导,遵循该规程,有助于提高产品质量,保障食品安全,促进我国绿色食品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