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61/T 367.10-2005荷斯坦牛犊饲养管理技术规范深度解析

团体标准 602
本规范针对荷斯坦牛犊饲养管理,详细阐述了饲养环境、饲料管理、疾病预防等方面内容,旨在提高荷斯坦牛犊成活率和生长发育水平,保障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随着我国畜牧业的迅猛发展,荷斯坦牛作为我国肉奶兼用牛种中的佼佼者,在奶牛养殖业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我国制定的《荷斯坦牛犊牛饲养管理技术规范》(DB61/T 367.10-2005)是专门针对荷斯坦牛犊牛饲养管理制定的标准,其核心目标是提升荷斯坦牛犊牛的存活率、成长速率以及饲料的利用效率,推动我国奶牛养殖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本文将深入剖析该规范的核心内容,旨在为我国荷斯坦牛犊牛的饲养管理工作提供切实可行的参考。

DB61/T 367.10-2005荷斯坦牛犊饲养管理技术规范深度解析,DB61/T 367.10-2005荷斯坦牛犊饲养管理技术规范深度解析,2,技术规范,第1张

DB61/T 367.10-2005规范的主要内容

犊牛舍建设

犊牛舍是犊牛成长的关键场所,其建设需满足以下标准:

  1. 犊牛舍应位于奶牛舍的清洁区域,远离污水和其他污染源。
  2. 地面应使用防滑、保温、易于清洁的材料,并配备排水系统。
  3. 确保犊牛舍有良好的通风和采光,满足犊牛生长所需的光照和空气流通。
  4. 舍内应配备哺乳栏、饲料槽、饮水器等基本设施。

犊牛饲养管理

  1. 犊牛出生后应立即进行编号、称重和健康检查,以便进行跟踪管理。
  2. 犊牛出生后1小时内,必须让其吮吸初乳,确保免疫力的建立。
  3. 出生后3日内,应每天定时观察犊牛的状态、采食和饮水情况,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4. 出生后7日内,确保犊牛每天摄入足够的初乳,满足其生长发育的需求。
  5. 出生后7至30日,应逐步过渡到饲料,饲料的种类和数量需根据犊牛的生长发育需求进行调整。
  6. 出生后30日,开始添加精饲料,并逐步增加粗饲料的比例。
  7. 出生后3个月,进行驱虫和免疫等防疫工作。

犊牛健康管理

  1. 定期对犊牛进行健康检查,发现疾病及时治疗。
  2. 加强犊牛舍的卫生管理,定期清理污水,保持舍内清洁卫生。
  3. 加强防疫工作,定期进行疫苗接种,预防疾病的发生。
  4. 合理调整饲养密度,避免拥挤和争斗。

规范实施的意义

  1. 提高荷斯坦牛犊牛的存活率,降低养殖成本。
  2. 促进荷斯坦牛犊牛的生长发育,提高饲料利用率。
  3. 提升我国奶牛养殖业的整体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力。
  4. 为我国荷斯坦牛养殖户提供有益的参考,推动奶牛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荷斯坦牛犊牛饲养管理技术规范》(DB61/T 367.10-2005)对于提升荷斯坦牛犊牛的成活率、生长速度和饲料利用率具有深远意义,养殖户应严格遵循规范要求,加强荷斯坦牛犊牛的饲养管理工作,为我国奶牛养殖业的繁荣发展贡献力量。

标签: 2技术规范